最丑的家是怎样形成的?
观前数百条记录,总结下发现美得美法有千万种,丑总是千篇一律在几个套路中曲折婉转;
#扎眼的风格
将风格元素强调的特别显眼,誓将“认不出风格算我输”发挥到底;

夺目的太师椅;
地面非高光玉石地板不铺“玉有五德,以比君子”自然是非用不可;

仿“菜玉”地砖
各种高光材质进行硬拗,生怕别人辨认不出具体的审美熏陶;

凡大气欧式必做菱形地面对比;在进行红黄对冲,中西结合;
#浓烈的色彩及元素
喜庆的红、华丽的黄、深沉的蓝,是对江河道不尽的热爱以及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大红大紫才如生活烈火烹油般节节高;

蓝橙配色

红蓝配

万花筒般的顶面
一个空间中巴不得能出现十二种材质,二十四个色彩;

床尾墙+椅:任狂风浩浪,我自屹然不动;
#满满的空间
空荡显得清贫,满档才是富足,不管大小合不合适,先进来再说,特别是古典系类的家具及饰品都比较大,传统的住宅空间常常捉襟见肘;

这种家居在3.2米净高的空间内依然不松快

这个卧室已经远超常规卧室的尺度,依然显得拥密
#浓烈的设计
追求设计固然上佳,但设计感过于刻意就如同写满了“快夸我”的标签;如惑乱的撞色,随意的革新;

白色太师椅和花格颇为浅薄,顶面又是镜面和金属的组合让人一言难尽;
#毫无沉淀
家的质感和灵魂能从一些物品的延续体现一二,但这是人们都拒绝的,新居乔迁,自然一切崭新,不光要贵,还要新,让别人嫉妒和恭维是坚持将这一切落地的最大缘由和倔强(就算不领先,也坚决不能落后);


一点题外话:
综上,其实出现这种很丑的家的本质依然是不落伍于人的根本诉求,只是随着时代的进化,很多在主持者印象中十分潮流,有品质,显内涵,表素养的东西在当前的主流审美看来不是很精细,显得粗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巨量的信息得以同步,人们对于任何东西的辨认远远超过以前的靠眼力猜测,更尴尬的是得到了花钱不少,品味一般的结论,这是遥隔时代的代沟而对望的结果。焉不知二十年后的人们如何看待今天的北欧/细黑线等主流风格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