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
96--99年南昌读中专,周围大多数同学无心求学摸鱼放羊混日子,老师们乐得清闲,上课随便讲讲,应付了事。很幸运,97年我遇上了教授《人寿保险》的徐汉平老师。
记忆中,徐老师极其注重外表,瘦高,平头,鬓角洁净,春夏之交,穿深色系的西装,内搭挺括的白衬衫。南昌冬日,滴水成冰,碰上刮西北风,刺骨的冷直袭而来,学校的老师,学生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御寒,徐老师特立独行,一件浅色呢子长款风衣,咖啡色围巾斜批肩头,走进教室,先似乎解开围巾放在一边,用手轻轻揉揉冻得通红的鼻尖,接着翻开课本,抬头道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第 课。
老师的课堂,45分钟,主要的课程容30分钟讲完,15分钟的时间,跟大家聊聊五花八门的东西。当时的我们都是17-18岁懵懵懂懂的孩子,很多从偏远的乡村,小县城来南昌,对什么都好奇,这15分钟,像一道神奇的门,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辽阔。每次徐老师的课,不是百无聊赖等下课铃响,是热切期待上课铃声。
徐老师主业教的人寿保险的知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能记起的都是他分享给我们的外面的世界。他将万宝龙,香奈儿等十几种香水喷在白纸,递给全班同学,交换闻味道,让我们说出各自的感受。告诉大家吃西餐应注意的规则(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喝汤不可以出声),餐厅落坐时,男士应主动为女士拉椅子,女士穿晚礼服的应注意的事项(细致到佩戴珠宝的讲究)。公众场合,男士应主动为女士按电梯按钮等等。
他把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介绍给我们,详细讲解《后窗》里的精彩片段(瘫痪男人每天呆在家中,观察隔壁楼窗户,发生的一些事情,从而发现一宗凶手案。)
英文字母中,有些单词很有意思,一些字母是来源拉丁文,很多法文单词是缘起英文单词,如果你学好了拉丁文,再学习英文,法文,会很简单。观察单词中有一些相同结尾,可以猜测其含义。从老外的英文名字,能简单判断其国籍。北京有个叫新东方的英文培训学校,很多人来北京参加学院的托福,GRE,然后出国,他也曾在这里读过书,如果我们同学中有人去北京参加新东方培训班,一定要打电话告诉他。他鼓励我们,就算现在上不起眼的中专学校,不要自暴自弃,有机会争取去深造,在工作中考保险精算师,武汉大学有保险精算师培训班,那是保险行业的金领职业。
下课后,他很少在教室停留,背上深色的斜挎包,骑一辆酷酷的黑色山地车绝尘而去,校园很小,他骑车穿行在校内的小路,旁人纷纷侧目,当时信息闭塞,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他就是校内的风云人物。
对这样的老师,我们都很好奇,想去多了解他的情况,他任94财务班的班主任,从他班的学生中打听到,他曾无意提到自己有哮喘的毛病,有时晚上会非常难受,无法入睡,只能把被子叠成方块,枕着趴一会,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特别特别难受。
1999年我毕业离开了学校,老师去了瑞士继续深造。2003年,我从老家江苏扬中一个小镇来到北京,只有自考大专的学历的自己,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遇到难处时,经常会想起徐老师,想起他曾鼓励我们的那些话和他描绘的外面世界。一天傍晚,路过中关村,偌大的新东方培训机构的广告牌在夜色中闪闪发光,那一刻,特别想给徐老师打个电话,想告诉他,老师,我来北京了,虽然我没有上新东方的托福,雅思班,虽然吃了很多苦,但这里值得。再后来,我买了希区柯克的全套碟片, 一部一部的的看,为电影所营造的魔幻光影深深着迷。
很幸运,今年重新联系上老师,加了微信。他现在上海静安区一国外制药公司任职,微信上常晒的骑车片段。惊讶的是,他虽已身居高位,但那股少年心境一点都没变,我开了微信公众号,他第一个关注,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我兴奋的搓了搓手。
他告诉我,当时在学校教人知识少,教人抬眼看外面更少,书本上边的东西也太少,只好拉你们去窗边看看。
或许老师都没有想到,当初他跟同学们聊起种种,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多年之后,种子生根发芽,并慢慢长大,孕育出自己对好电影的痴迷,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美好事物的持久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