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回忆》的真凶抓到了,但他不会因此再受法律制裁


电影《杀人回忆》里的凶手原型,终于找到了。
所有看过这部电影感到压抑的人,都可以释放了,今晚就把它拿出来再看一遍吧!
这宗“华城连环杀人案”,作案时间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有10名女子受害,仅1人幸存。

当时,警方曾动员了韩国史上最多人次的警察和军队,搜查了约2.1万个嫌犯,鉴定570组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但还是没能抓获凶手。
这一次,是由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从罪犯数据库中发现与案发现场相同的DNA,从而确认监狱中被关押的50多岁A某为真凶。

但他的最后一次杀人已经在2006年过了15年的追诉期,所以犯人不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韩国警方称,由于案件的高关注度,他们正在讨论是否向国民公开犯人的身份等信息。

该系列案件从1986年9月15日开始,前四起都没有性侵痕迹。在1987年1月10日的第五起案件中,18岁的女学生遭遇了强奸,最后被围巾勒死,凶手的手法越来越纯熟,手段愈发残忍。

后几起案件中,受害者的阴道被塞入各种异物。

在第九起案件中,警方在死者衣服以及长筒袜中发现了疑似凶手的毛发。
1991年4月3日,犯下最后一起案件后,凶犯从此消失。

最终,还是DNA比对技术的进步,立下了奇功。
中国的白银案,悬案多年,凶手高承勇是因为一个本家堂侄子行贿被抓后遭提取DNA入库,然后发现与嫌犯DNA接近,最后经过排查锁定。
美国有个在1976年到1986年,至少杀了12人、强奸了45人的“金州杀手”,也在今年上半年因为DNA比对技术破了案。
这种技术进步,相信会对凶犯产生一定的震慑。

说回大家高度关注此案的原因,大概都是因为电影《杀人回忆》。
这部电影在2003年上映后,不仅成为韩国当年的票房冠军,至今仍是令人回味的佳作。今年恰逢韩国电影诞生百年,这部影片还被业内人士选为百年最佳影片。
而电影上映后,因为2006年就是该案的上诉时效终结日期,韩国人还发起了“延长重大犯罪上诉时效”的抗议,虽然当时未能成功,但在2015年韩国国会还是通过了修正案——废除杀人案件的追诉时效。

导演奉俊昊曾经透露了他的创作初衷:
“我出生于1969年,我的少年时代充斥着80年代的军事独裁和政治暴力。这部片子里有我的少年记忆,暴力不仅仅限于政治,压抑的环境孵化暴力,它就在我身边。”

这部电影基本是按真实案件来进行的改编,电影在艺术技巧方面的成就不再赘述,相信看过的人,都很难忘自己的心不断悬起又放下、刚刚看到希望下一秒又转入绝望的体验,当那首每次杀人前都会被点播的情歌响起,当又一个雨夜来临,你知道又有一个生命要被残忍地带走,那种共情,已经超出了一部电影。

而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呈现案件,更重要的是“回忆”:
案件刚发生的1986年,还是韩国军政统治时期,其后开始在混乱和流血中,向民主社会转型。时代的创伤既以种种暴力、焦虑呈现,也以弱智少年和性变态工人这样的边缘人群承担……

奉俊昊说:“1986年到1991年,对韩国社会和我们大家来说,这都是一个仍然没有完成的作业。已经发生了若干次案件,韩国社会和警察解决不了,最后导致14岁的小妹妹也被害死,可以说是80年代的无能,是整个社会的缺陷,这是我这部电影要极力说明的。人们对这件事的愤慨和伤心,全部都凝聚在这部影片里。”

他很想知道,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了罪犯。
答案应该是那个充满暴力的大环境。“暴力不仅仅限于政治,压抑的环境也会孵化暴力,它就在你我身边。”
在暴力和压抑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施暴者,或是受害者。

但所有这一切的伤痕和痛苦,包括那个案件和凶手,又在后来的经济腾飞中,渐渐被遗忘。
城市灯红酒绿,稻浪在风中起伏。
昔日的警官成了标准的中产阶级,为他的生意烦恼,为子女的教育忧心……

奉俊昊,《杀人回忆》工作照
然后,那么偶然地,他又经过了第一起案件发生时的稻田,从一个女孩的口中,知道凶手前些天刚刚来过——是来欣赏他的杰作吗?
更可怕的是,凶手没有任何明显的特征,女孩想了半天,也只能说出他是个“很普通”。

很普通,就意味着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一副正常的外表,在几次案件调查时,可能就站在现场围观的人群里。
影片的结尾,是听到女孩的回答后,“宋康昊”泛着泪光直视观众的一幕,是惊愕,是迷茫,还是其他什么?
这个结尾也成了影史上最精彩的镜头之一。奉俊昊解释说:“我想如果凶手在世,他一定会看这部电影,所以安排了宋康昊直视镜头这一幕,其实就是在看着凶手。"

现在,宋康昊的眼神终于找到了答案,电影也有了真正的结局。
接下来,就应该安排那个凶手把这部电影看上一百遍。
想起现实中警察的原型、华城的警官河升均,也曾给这个当时不知是谁的凶手写过一封信:
“那个《杀人回忆》你看了吗?作为一个连犯人也抓不到的警察,我无论如何都没有颜面走入电影院里去看,只能一个人偷偷在汽车影院里看……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后辈们也会把你逮捕归案的。我们一直在进步。请务必不要比我先死,我们必定会见面的,对吧。”
这一天终于来了!


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一切变得太快,一个时代结束了| 一位法国人用40年拍下的中国“色”

-
暴躁小榴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3 12:32:39
-
阿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5 00:10:30
-
小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1 21:23:07
-
Reinde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0 22:29:08
-
用血粘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0 21:55:15
-
HANA-B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16:47:03
-
半根咸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16:12:33
-
金木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13:45:22
-
硬凹放映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13:20:09
-
迷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9:35:31
-
王小灿(本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9:09:40
-
小可爱蛋⚈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9:00:14
-
佰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8:56:56
-
Vivianle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8:20:58
-
zzzzz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6:40:42
-
徐大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19 06:11:29
Len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希望在儿童上学路上安装一块交通安全招牌,你能帮我们想出个好的创意吗? (3人喜欢)
- 把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做成一张音乐专辑 (23人喜欢)
- 她是那种声音一出来,就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的人 | 邓丽君逝世30周年 (24人喜欢)
- 一位英国新闻工作者的美国梦 (20人喜欢)
- “当我闭上眼睛回望童年,看到的是村口那片高低错落的田野......”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