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二,是时候看清刘春花的本来面目了!
最好的生活长啥样?这个问题影子般紧跟着我。因为我最近几年总是在嫌弃自己,内心充斥着无尽愤怒和暴力,又时感委屈。如果像蓝熊船长般拥有27条生命,那么宁静平和已是上辈子拥有过的感觉,而我现在的生命是一面渴求着爱和温暖,一面却排斥着周遭一切的拧巴鬼。渴望和厌恶成正比,相互拉扯,真实的面容已成狰狞状。
借用《走出剧情》中的概念来关照我的内心世界,首先觉察到自己的剧情,然后才能走出来。可喜的是,“拧巴鬼”终于从生活的沼泽中挣扎而起,向内观看了。那么看到了什么呢?
2014年——2016年
2014年到2016年“拧巴鬼”扮演的角色是被吴二(“前”男友)哄骗到杭州的举目无亲的刚刚参加工作的需要呵护的爱哭鬼,高频台词是:“我要回家!等你毕业后我们回通辽。”经典剧情是嚎啕大哭,乱指责,求安慰。并沉浸在这样的气氛里,不断理直气壮地向吴二索取。
其实是“拧巴鬼”处在极度恐惧的状态。刚刚毕业来到南方,没有钱;一意孤行签了在临平的工作,不能和吴二每天见面;担心吴二是高学历,我一不入流的二本,会被嫌弃;如果最后走不到一起,同学们会嘲笑;每天各种工作指标且完全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办公室全部是南方人,天堑般的文化差异,我怯弱到不敢开口讲话;父母婉转地说生活的苦闷不要和他们倾诉,他们担心却帮不上忙,徒添烦恼。
各方面的压力像深处布满毒刺的手伸向我,掐紧我,刺痛我。我蜷缩起来,躲在吴二的身后,忍受无助和慌乱,却未曾想过负面情绪的来源,也没有勇气奋起回击生活的重击。也许当时处在“激流”之中,根本不辩方向。总之仅想到的发泄方式就是哭嚎、熬夜、刷那些现在根本不记得的剧,并慢慢扮演起受害者的角色,为了让自己沉浸在角色中,不断强化角色的行为逻辑:来了杭州才这么痛苦,因为吴二才来到杭州,所以痛苦是的根源是吴二。以至于不断重复“经典剧情”。
2015年陷入办公室斗争,合租室友也闹得万分不愉快,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我给自己贴上了“人际交往障碍”的标签。而且急于让顶头上司兑现在临平工作一年后调我回市区的承诺,和顶头上司闹了个脸红。虽然最后回到了市区,但把我安排到了距离吴二的学校,我新租的房子甚远的工作地点,(之前是说调到距离吴二学校近的工作地点,而且我的情况刚入职时就已说明并达成协议)每天骑电动车来回近两小时通勤时长,期间经历风霜雨雪,不一而足。这更加强化了我扮演的角色的行为逻辑。使我更贴近的角色,且难辨真假。(当时怎么就没想到自己加入的是一个不会考虑员工个人幸福的团队呢,怎么就不能智慧地争取自己的权益呢,啧啧,说得好像现在考虑事情很全面一样。)
2016年——2018年
2016年到2018年,换了一份新的工作,薪酬大幅增长(前文说的那位顶头上司还给我写了推荐信,❤️感谢您)。这是一个“高知”聚集的部落,于是迎来了第二波文化冲击,且比第一次来得更加凶猛。
由于这一阶段解决了钱的问题,不能和吴二经常见面的问题(虽然他还是住在校),并且改善了居住环境。整个人的状态好了一些,但“我们不一样”这五个字时常萦绕心间,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在办公桌默默无声,后来和同事们熟识后,他们会表达他们感受到的“这里”的独特的气场,温情的疏离,淡淡的羁绊。慢慢观察后发现,“这里”就是这样的。所幸工作内容令人兴奋,身后有人不停拿着小皮鞭抽打着,促使每天都在进步,痛并快乐着吧。
这一阶段我的台词变了,“你怎么还不毕业,什么时候结婚,我要住大房子。” 经典剧情是愤怒的指责,哭泣,必须得到安慰。仍旧是无尽的指责和索取,且愈加强势。行为逻辑有了结论:来了杭州才这么痛苦,因为吴二才来到杭州,所以痛苦的根源是吴二,那么吴二就得给我住大房子,让我当小公主。闭上眼睛折磨吴二,根本不愿意看到我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而他还有几年才能毕业的客观现实。物质上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想着我和吴二是一队的,你要跟上我的节奏,支持我;精神上苦闷的时候一味依赖他,却从未扶持过他,只是索取索取。但当时我从不去想,时至今日,也就是2019年6月14日,才想到我们关系的实质,我就是个(可爱的)巨婴呀!惊出一身冷汗!
看到上面两段行为逻辑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似乎痛苦的根源是我为了吴二来到了杭州,那么时间倒退到2012年—2014年,追溯故事的起点,痛苦根源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我创设的剧情呢?
2011年——2014年
“当年”我蜗居在集宁师范,渴望爱情(我的妈呀,害羞),渴望更远更宽广的世界。2011年6月,一个人做火车去了北京,依稀记得我拖着硕大的行李坐地铁到五道口住青旅;逛南锣鼓巷;骑自行车绕后海,然后在酒吧里喝酒;起大早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在宋庆龄故居里荡了一下午的秋千;做了好久的车去到798,去北师大,去北大…… 依稀记得当时的我有很多的能量,有无限的憧憬,坚信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觉知自己是无所畏惧的,蔑视那些出门一定要有同伴的小女生…… 依稀记得那一瞬心潮澎湃,确定自己也要在这样的大城市里生活,保证自己每天都是鲜活的,每天都在不断更新,才不负此生。
北京之行结束后我就琢磨怎样才能顺利离开内蒙,去大城市生活。想来想去,考研是一条光明大路!
既然决定要考研,于是我混迹豆瓣考研小组,搜集信息。陆续加了几名考研成功人士,其中就有吴二,但后来和他聊学习的事情越来越少,风花雪月的事情聊得越来越多。先是QQ留言,逐渐邮箱写信,慢慢一天好几个电话,莫名其妙开始了网恋。
2012年,我邀请他一同去平遥古城,未果。6月份我就去了杭州,想想也是上苍眷顾我这个刘大胆,遇见的真是个好学生,而不是骗肾的。
2012年10月,他从杭州出发,我从集宁出发,俩人在天津约会。有一天,他兴冲冲地跑向我,说发现了一种特别好吃的饼,献宝似的拿出来给我。我一瞧,嘿,这不就是韭菜盒子嘛(南北差异呀),凡此种种,看见好吃的就塞给我,也算有心。印象最深的是在天津分别时,他先送我上火车,我抱着他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引路人围观侧目,堪比大型琼瑶剧现场,好像此刻分别便咫尺天涯了(也差不多,一南一北的)。当时我真是恨不得为他“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诶?这一般是男生对女生说的吧!)
2013年1月,他来集宁陪我期末考试,为了省钱,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那时年轻身体好,现在让他这么折腾一回,他估计得躺一个月)。我叮嘱他买条厚棉裤,他嗯嗯答应了。等他来时我一瞧,只穿了一条薄秋裤,还没等骂他,他就献宝似的掏出好多双棉袜子,还说和我穿情侣款。在他掏袜子时,我偷看到他行李中有一大袋花朵样式的蜡烛,估计是想给我制造浪漫,于是我等呀等呀,都快到各回各家的时候了,也不见他有所动作。我终于等不住了,问他蜡烛是做什么的,他懒洋洋地说,本想制造点惊喜,但觉得太麻烦了。那时的我们慢慢放下伪装的美好,越来越真实,相处也更加舒服。
2013年7月,他来集宁(硬座)找我,期末考试后我们去大同游玩,爬恒山,看云冈石窟,遗憾的是当时悬空寺正在维护,不对外开放。
2013年12月,我去杭州找他,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南方的冬天,外面明明阳光明媚,屋里却如同冰窖。不过两个人窝在一起吹空调,吃螃蟹,仍旧开心。2013年的我满脸长痘,脸烂了一样,自己都不爱看自己,更别提照相了,出门都怕别人觉得我恶心。就在那个冬天,我很认真地问他:“我的满脸长痘,这么恶心,你不嫌弃吗?”他说:“不会,你很好看,会好的。”这种朴实的对话让我心安。
2013年困扰我最大的问题是毕业去杭州还是回通辽。吴二一直让我自己考虑,做决定。我却想让他帮我选择,这样如果我后悔了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怪他(看吧,我就是个推卸责任的人)。某一个下午,我们分手了。他一直没给我打电话,当时我在集宁一所高中实习,每天一想到我们分手了就忍不住哭泣,但又不想和同实习的同学说,正好当时流感来袭,好多人感冒,我每天擦鼻涕擦顺便擦眼泪也很正常。不过最后我举白旗投降,和他和好了,但还是没有做决定毕业后去哪里,每天和密友一起各种分析,各种规划,各种长吁短叹……
究竟是如何下定决心来杭州的(他隔三差五的给我发招聘信息),现在已经忘记了。总之2014年3月我来到了杭州,开始找工作。
本来面目
诶?原来是我有一颗放荡不羁、追梦大城市的心;原来是我一直在对他说:“今晚的月色真美呀”;原来是我自己选择勇往直前、披荆斩棘走到了今天。
原来我是一高龄“女王范”(自封,勿打脸)却坚持扮演低龄小女孩的戏精呀,这剧本编得可还行?
吴二,这就是刘春花的本来面目,你看清了吗?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个屁)!
其实我昨晚打算做一个我和吴二相恋过程的ppt,婚礼的时候放。搜索以前照片的时候,看到了我那颗早已遗忘在角落的沾满灰尘的“初心”。本来每一个毕业后在大城市初入职场的新人都会遇见我上述提到的问题,只不过我处理得不妥当,反而把这些不愉快放大了,任由它长成一头怪兽,日日在心头声嘶力竭,拔足狂奔,控制我的心意,导致我看什么都不满意,总是在挑剔。 此刻回头看,2011年至今一步步走来,挣脱了沙尘暴的结界(内蒙风沙真的很恐怖),身边有相守一生的人, 实在是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那么,刘春花女士,请绽放笑容,心怀感恩,拾起丢落的勇气,时时检阅自己的心灵,开始身为人妇的新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