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大学到Columbia BA,我的2018申请之路!
基本背景
本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GPA: 4.36/3.79(WES)
T: 104(R29+L29+S22+W24)
G: 323(V157+Q166)+AW4.0
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经历(简单数据分析)
互联网公司暑期实习(深度学习相关)
前言
我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规划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也没有很强的上进心,在身边的同学都开始做项目找实习的时候,我还在心里佛系三连,没关系吧,不急吧,先这样吧。这就导致了我的大一大二基本算是在虚度光阴,所幸虽然没有别的亮点,但至少GPA还不算太难看,让我在之后决定出国时不至于再为了刷分犯愁。
1、决定出国
说到“决定出国”,起因有那么一点神奇。大二暑假出去旅游,需要和一个德国房东沟通,而我支支吾吾说不出一句话。我太不会与人交流了,何况是用英语。我妈妈在旁边看得直皱眉头,说你不然出国留学锻炼一下。那一瞬间“出国”在我心里突然明朗起来,我在兴奋的同时感到一些丧气,马上就要大三了,我还什么都没有。所以我想,出不出国再说吧,但无论如何不能再这么咸鱼下去了。于是大三进了院里的实验室跟着老师做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工作,算是我最重要的一段科研经历。然后开始找实习,开始背单词。
2、刷分
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进入大四之后,我觉得自己好歹不算是一张白纸了,出国的想法也就愈发清晰起来。当时已经是九月份,我还没有G、T成绩,甚至连GT考些什么内容都不够清楚。好在大四并没有什么课程,我得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专心备考。这是一段相当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的时间,在第一次托福只有94的时候我几乎想要放弃选择gap一年。但因为一个托福成绩搭上一年时间未免太不值得,时间也还够我再考一次,干脆咬咬牙再坚持。当时的我颇有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意味,还好结果没有让我失望。事实上我对我的GRE成绩也不太满意,但实在没有时间再刷了。所以如果让我给学弟学妹提一些建议,第一点一定是尽早准备GT。当然这不是拉长战线的意思,GT最好还是在一段时间里集中学习。只是尽早开始就多了刷分的机会,让自己不至于太过被动,也不用背负过大的压力。
3、加入了GGU
考出GT之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毫不犹豫地加入了GGU。GGU是之前就去咨询过的,战绩实在吸引人,再加上自己确实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DIY了,所以我几乎是拿到成绩的第二天就找了GGU开始申请之路。这时已经是十一月底了,距离我第一个项目的ddl只有15天。我很难形容GGU带给我的感觉,除了专业和高效之外,还有一些充满人情味的东西。大概就是让我在整个申请季中都能时刻感受到自己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而不是孤军奋战。培训师和mentor是除了家人朋友之外,另一群会为了你拿到offer而开心,在被rej之后安慰你的人。对此我无比感激。
4、感悟
这篇总结到现在为止,似乎更像是我的个人心路历程,而没有什么干货。事实上以我的背景,我也很难在考GT,做科研和找实习这几个方面给出什么建议,毕竟道理很简单,越出彩越好。我唯一能谈一谈的大概只有选择问题了。
就我个人而言,出国是我目前人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选择,甚至在申请结果尘埃落定的现在,我还有一些胆怯和不真实感。之前提到过,我对自己的未来向来没有太多规划,但在这件事情上,我问了自己无数遍,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毕业之后想做什么?这几个问题,有些我已经有了答案,有些我至今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我无意在此展开讨论我的回答,因为我觉得这些问题是每一个有出国想法的人都必须要问自己的,而找到答案的唯一途径就是follow your heart,不该受其他任何人的影响。
申请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一个好的中介可以让你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可以帮你润色文书甚至包办你的所有文书,但仍然有一些事情需要你自己用心,别人帮不了你。
稳住,我们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