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完美人设。
如果可以选的话,你更想做下面哪种人?
1. 无论哪方面都80分的人,让人永远挑不出大错的那种优等生;
2. 有些地方100分,但也有地方刚过及格线的人,有时被爱有时被嫌弃;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在努力成为第一种人,勤勤恳恳地努力找到自己的缺点,补足自己的短板。
原因很简单的,在应试教育的那么多年里,没有人关心你是语文好还是数学好,或者是物理天赋极高,世界被残酷而统一地用“总分XXX”和“总分第XX名”定义。
如果你有一门考得很好,而其他的也很不错,那么恭喜你,你是那个高分的人。
但如果你有一两门考得很好,但其他很差,那么很不幸地,大家会用“偏科”来称呼你,并且教育你要把时间都花在那些差的科目上。

这一切看上去都没错,都那么合理那么顺理成章。
可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个设定,一辈子奔波在补足自己的短板上,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短板,但也没什么亮点的人。
所谓的,均衡而完美的人。
不是说这样的人设不好,但我想说其实大多数人没办法成为这样均衡而完美的人。
因为这是机器人,而不是人。
是人,就有弱点,就有不完美不均衡的地方。

前两天跟我妈视频,讲到未来。
从前她一直希望我成为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孩,有很好的成绩,读很好的学校,毕业去一家不错的公司,拿不低的薪资,找一个不错的男孩子,生儿育女,和谐圆满。
但在我出国的第五年,她终于开始接受并且认同,我无法成为这种女孩。因为人生从来没有什么,“该走的路”,“该成为的人”,或者是“完美模板”。
这种转变是从她看着我困得不行,依然被甲方一个电话,就打个激灵从床上跳起来写方案开始的。她看到我把自己放到了真正的生活里,去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竞争者,然后竭尽全力,忘记性别地跟他们厮杀,去争那分毫之地。
对我来说理由也很简单的,在这个全世界都高举CS大旗和码农万岁的时代,我知道自己不喜欢也做不来这些,索性全部放弃。努力遮盖弥补上的短板,依然会是短板,不如少花力气。
但我热爱做品牌做营销,那就认真去做去学,去在这个领域深挖,去成为这个领域有名气且有真才实学的人。于是做出了不错的案例,拿到了营销界黄埔军校的offer,也写了超越这个年龄的行业文章。

最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微信签名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2010年的安徽语文高考作文题,意思是要因地制宜,才能有最多和最好的收获。很喜欢这句话,因为人的一生本质上是在跟自我相处的一生。
少跟自己较劲,也别活得过于拧巴,舒展才能自然。
了解自我,成为自我,是一辈子的课题。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旅店的第520篇文章。
我不想聊什么儿女情长,也不想矫情地跟你们一起挤一把鳄鱼的眼泪,诉诉衷肠。
只是想告诉你们,讲了那么多次要“做自己”,其实一点也不难的。
别再战战兢兢地担心自己做不好什么了,而是把目光放到自己能做好什么。永远记住自己闪闪发光的样子,让突出的地方更加突出,让爱你的人更加爱你。
我可以做到的,你也一样。
你不是一个人。
加油,我爱你。
End.
文/吉蕾Cam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