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镜头下的重庆
查看话题 >重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为了避免自己被对重庆的喜欢冲昏了头脑,先列上自己想的出的它的几个槽点:
1.天是真热,在树荫下都会流汗的那种。自己的家乡也算是很热了,可等来到重庆才知道什么叫无处藏身的炎热,坐在树荫下的公交车站,静止的我都会不停淌汗。还是要感谢科技的发展,有了空调这个救世主,据重庆的学妹说,她小时候没有空调,后半夜家里都还是热的,果然火炉的热是不分时候的。

2.上上下下的地势对于二十多岁年纪,却有九十多岁身体的我来说,实在不是很友好,毕竟自己在平原城市长大,爬山只是一项休闲活动,而真正要将其融入生活时,还是很考验体力的。由此也想通了在重庆汽车没有普及前摩托车的重要性,以及“棒棒”这种职业产生的必然性。当然起伏的地形也深刻地勾勒出了这个魔幻城市的轮廓,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山城”。
3.我们看过渝中半岛的高楼大厦,也看到过无名小巷中的市井百态。在重庆,天空永远是有形状的,在地势低处的街巷行走总有莫名的压抑感,而其中的潮湿阴暗导致了一种独特的景象,仿佛将重庆的市井凝固在了二十世纪,我姑且将其命名为“工业破败风”,当然应该也是其他人口吻中的“蒸汽朋克”。






好了,“吐槽”完了,该是“吹捧”了。

1.重庆很热,火锅也很热,重庆人更“热”。重庆的第一个早上,在狭小的中巴上,身边作伴的都是去早市采买的大爷大妈。在川渝,本地人能说方言绝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在大妈堆中的我,一个普通话者,一看就是来旅游的,这趟车是需要告诉师傅自己哪站下的,其实自己已经手机查好了站点,身边热情的大妈见我背包,主动问我,“小伙子哪站下”,我们便攀谈了几句,在那时,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妈们的热情,心里默默感慨道,重庆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2.早就听闻重庆的公交车司机都很猛,来了之后着实深有体会。从重庆西站坐车到菜园坝,司机让我免费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刺激感,要知道,上次有这种体验还是在江门,一个能在平原把车开出坐过山车的感觉的司机,不得不说很牛,所以委屈重庆司机只能排第二了。



因为自己生在平原,长在平原,所以来了重庆,可谓一见钟情,尽管它的地势对人很不友好。因为长江以及嘉陵江的存在,加上周围楼宇遍布的山峦衬托,整个城市只要能看见江河的地方都显得很大气。一个桥墩都会显得那么粗壮,人和车在这种宏大的背景下,显得极度渺小。

随意站在一处,你都会大概率地同时看到比自己高的地方以及比自己低的地方,这种层次感,对于作为摄影爱好者的我来说,仿佛自带上帝视角加持,每一张出来都是大片。


重庆是一座富有想象力的城市,在其他地方看似无法连接的两个地方,在重庆总有一种方式,让你以神奇的眼光去体验它的难以置信。比如,长台阶、老旧室外楼梯、超长电梯、轻轨、复杂的立交、跨江索道等等。这怕又是摄影爱好者的福音了吧。


















3.重庆的人,不管身在何处,总是吃苦耐劳。就全国来说,工地里外乡人最多的就是川渝了,他们往往拖家带口,虽然身材未必称得上高大,但往往是最舍力的,女人们的劳动力丝毫不逊于男人,而且很多是边背着孩子,边谋着生计。去了外乡的是这样,留在本地的也同样能吃的了苦。“棒棒”,一个纯体力型工种,说实话我看着都感觉累,可能也就比那些挑山工好些吧,每根棒棒后面是一个家庭的重担,让人不禁尝到一种人生的辛酸。





而这种气质由人扩散到整个城市,我们眼中不仅有解放碑附近的繁华和各种高大上,还有那些犄角旮旯处的年代堆积出的“破败”气象,谍战片中的战时首都瞬间浮现眼前,“蒸汽朋克”再配上繁华处的“赛博朋克”彻底打造出了一个辨识度极高的城市,一个在中国独一无二的城市,一个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拍一次不够,那就拍第二次,拍第二次还不够,那就留着吧,总要留下些遗憾,要不怎么会心安理得的再去一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