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走进中铁二十一局蒙华铁路8标一工区石学平的办公室,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墨香味,目光从书桌上整齐摆放着的笔墨纸砚以及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黄甫君碑》、王羲之《圣教序》、怀素《草书卷》、张旭草书贴等多种法帖移向他书写好的各种体裁书法作品,体会到的是“室雅何须大”。
石学平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王羲之等古之大家,学习书法40余载以来,临帖是他每天必做之事,通过对各家法帖的精研,对“书”之韵味、“法”之真谛,有了逾深地认知。名师的指导,加之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得他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得到各方的好评和充分肯定。

石学平的小楷富有端庄、朴茂、的姿态,笔画精细入微,方寸之间,雅致得体。
他的行书章法疏密相间,气势开阔,字的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
他的草书骨骼秀挺、气息连贯。气质文雅、疏朗分明、难得的呈现出了丰富的个人笔意。

他的榜书结体谨严,小楷秀逸精到,以气清质实的笔调,极尽自然之趣。
石学平的书法作品体现出的是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风格。品之别有一番韵味,能使见着产生难以言喻的审美愉悦。

他说学习书法,首先是“好学之不如乐学之”,喜爱是坚持和努力的源泉,其次是无论学习那种书体都要遵循古法,楷书要形体方正,笔画平直,雄秀端庄,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为基本标准。行书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以欤侧代替平整;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以圆转代替方折。草书则要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注意章草与今草的写法。这样的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古法;再说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

行书、草书章法上要,收放自如,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左右兼顾;另外书法无处不在,除了不断地临帖,还要留意生活中的书法作品,真、草、隶、篆等,特别是一些古碑上,匾额上等古人题写的字,用手机拍下来,仔细琢磨、用心体悟,在他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凭着对书法艺术深深的喜爱,怀着对传统文化无限的钦敬,石学平在玄妙的书法意境中享受着难以言说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