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的男人 刘广元先生

刘广元先生:我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许多种。有些人天天见面,天天说笑,但没有深度交流,我们常常称之为熟人。
有些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耳鬓厮磨,但你却不了解她,她也不懂你,双方内心没有交流,我们称之为没有距离的陌生人。
有些人即使是擦肩而过时的偶一回头,便感觉似曾相识,或许是前辈子的好朋友,若能有短暂的停留交流,发展成挚友的可能性很大。
还有一种人,可能一世无缘见面,但通过网络上的交流,便在许多点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成为挚友。我和刘广元先生就属于这一种。
和先生认识也属偶然。
我写了一本书,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作序,一位好友介绍了刘广元先生。我加了先生的微信后不好贸然打扰,只是打电话沟通了两次,我听出他可能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说话音色很干净,没有被烟酒痰撕裂的沙哑,语气也文质彬彬、慢条斯理、轻言细语,用词酌句一派文人风范。
朋友介绍说,刘先生是加勒比地区的华人领袖,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还是一名著名作家,这让我有了距离感。
女人特有的矜持让我自己刻意与刘先生保持着距离,在微信上,他若不主动发消息,我也不会先去打扰他。
有一年正月初一,我在朋友圈发了几行文字,先生在文字下面做了点评和赞。我们这才逐渐开始了交流。
刘先生是个很细腻的人。
加勒比地区与中国相差十二个小时,经常早上我睁开眼睛,打开微信,就能看到他的问候:早上好。他说这话的时候,加勒比应该是夕阳西下了。
他是一个商人,每天有许多事要处理,但偶尔我写了文章,常会发给先生过目,向他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列出一二三四几条建议过来。他的谆谆教诲很有高度,使我受益匪浅。我一直生活在国内,看问题往往着眼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在他的引导下,我开始用多角度审视这个世界。
我们身处地球的两端,可能一辈子不会见面,所以我在与他交谈的时候,可以用肆无忌惮这个词来形容,我会把我对一个事物的看法,淋漓尽致地向他展示,没有丝毫的隐瞒,而他说话一直温文尔雅,偶尔能感到他语气中包含的幽默和调侃,以及男人的大大咧咧。
我们几乎每一天都会为某一个事情讨论几句,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看法基本相同或相似,但在个别时候,我们的看法会相左。这个时候,我会叽里呱啦地大叫一通,据理力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那边的先生不争辩,但过一会儿,他又会发几段文字过来。
我曾经和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为一件事争论,结果第二次再见那个作家的时候,他的下巴直指云端,见我宛如陌生人。
所以第一次和先生争论完,我心里纠结很久,如果先生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那也就拜拜了。我是一个女人,我的肚量虽说不能行船,但还是能跑汽车的,我是不屑于和斤斤计较的男人交流的。
先生发过来几段淡淡的文字和一张幽默图片,我及时地回复一张搞笑图片,我们便和解了。
又过几天,先生会发过来很长一段话,讲明他的理由。
刘先生是个肚里能撑船的人。
经过若干次的争执以后,我总结了自己和刘先生产生分歧的地方。刘先生在世界许多地方做过生意,阅历自然丰富许多,而我只是一个在单位上平平顺顺过了半辈子的女人,经历尚浅。先生是站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而我却站在半山腰,我们看到的世界自然是不一样的,感受完全是不同的。这就如他写的小说一样,高度和厚度是国内许多作家难以企及的,毕竟先生能从一个事物的360度来进行评价,而我们的阅历使我们看事物的宽度和广度不能与先生相比。
先生最让我感动的事,就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
先生在加勒比地区几个国家开了许多家连锁超市,整天为生意上的事奔波,但依然坚持写作。
先生这些年写了许多作品,我阅读过的作品有《乩坛玄狐》《加勒比飓风》和《加勒比宝藏》。
《乩坛玄狐》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他的故事都从我们身边的事情挖掘,并做了横向平行宇宙的演绎,并把中国现代小说的宽度拓开了尺度,完全是现代真人版的聊斋。
《加勒比海啸》是另类风格的小说,描写的是加勒比地区的政坛风云。读他的小说,欧美风迎面扑来,无论叙事还是语言风格都是满满的欧美作家风。
每当我读完小说,我才反应过来,这是我远在天涯的挚友的作品。他是一个华人, 他的写作风格和纵观全球的高度,是我难以企及的。无论在语言的表述上, 还是在故事的总体设计上,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情节环环相扣,让人一直追着情节走,最后的反转和我们华人作家的一些理念大相径庭,令人耳目一新,后来我也常把这种手法用在我的电影剧本创作上。
我可能是最早阅读《加勒比宝藏》的读者,小说在还没有完稿之际,我就已经拜读。这部著作和《乩坛玄狐》以及《加勒比飓风》完全不同,是完全现代和未来神话版的加勒比风情卷,作品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拉到同一纬度,时空穿越,起起落落,但都被巧妙地揉在同一篇幅中,读来并不感突兀。其中的内容涉及生命轮回、外太空、时空穿越、灵魂以及报应等许多热门话题,并且以唯美的爱情故事做了诠释,颇具启迪性。
科幻小说《三体》虚构了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本源和走向,而《加勒比宝藏》更倾向于生命的本源和走向的神秘其实不是来自于外在,而是源自生命自身的进化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刘广元先生的《加勒比宝藏》在宽度上比《三体》拓展的更远。

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及见识,决定了小说的深度,《加勒比宝藏》像一个多棱镜,从各个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同一件事物,让我们从多维度了解这个世界。
同时,《加勒比宝藏》一书中所包含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及思维的启迪性是中国同类型的作品中少见的。
马云说过:未来世界的教育不再停留在听说读写上面,未来的教育是思维的开发、眼界的拓展、灵魂的再构……
刘先生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对中小学生及大学生世界观的树立裨益良多。通过他的小说,可以拓展我们的看世界的视野,用世界的广度来审阅一切。读完他的作品,孩子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立体,眼界更加开阔。
我在这里郑重向中小学生及大学生推荐刘先生的书,读完必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