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确定我是否知道诶”|咨询学习日记01
「今日咨询课的思考1」
“那应该怎么办?”—“我不确定我知不知道诶”
人们对心理系学生的一大误解是,人人都是甜美心善的“知心大姐姐”和“知心小哥哥”。
涉及“你有什么好建议?”、“我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常令我感到紧张。特别是当我感受到朋友热烈的企盼,而我却不太确定自己是否能够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满足他人的期待时。
我通常会说“看你呀。我没有太多意见的”,但同时我又会觉得这类回答略显冷漠,类似于扔皮球,暗含一种“与我无关”、“别烦我”的意味在里头。
也许真的「与我无关」,但考虑到他人小心翼翼地找你谈话,寻求建议的背后,其实是在邀请你参与他人的人生当中去。因此也很坚定地对他人说“别问我,自己做决定。“
虽然我经常带着存在主义的口吻,意味深长地说“人生呐,要为自己选择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这种说教的潜质真适合当教导主任。)
但是不管说“我没有意见”还是“自己选择”,都没有去承认说,对于他人该做什么样的选择,我实在是无能为力的部分。
要知道,面对他人的建议寻求,我们的自恋情结会被很好的满足。毕竟,大多数时候,虽然没有被明确表达出来,但别人向我们寻求意见的时候,是因为觉得我们更有经验,更厉害,更有智慧。所以“你有什么建议吗”这件事真是一个甜蜜的陷阱,一方面,它让我们感觉良好,有价值感,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给出真的很合适的意见,它也会让我们感到挫败。
之所以会去思考这个点,是因为今天上精神分析学派,有一个环节是我们提出刁钻的问题,老师轮番回答。比如
“老师,在咨询中怎么做来访者才能好起来呢?”这类问题,老师还尝试澄清:“你说的好起来,指的是治疗效果的达成吗?”
但是另一些例如“请问老师对于武志红有什么看法吗”。
老师笑笑,温柔而又坚定地说,“我不确定我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看法诶”(自行脑补台湾腔)。
大家问题实在过于刁钻,以致于老师常常坦言“哈哈,我不确定我知不知道诶。”
老师的回答会让我觉得,在面对建议或者挑战寻求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学会识别他人的期待,并判断这种期待自己当下能否满足,如果暂时无法满足,那么恰到好处地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即使没有回答到大家的问题,也会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类似在说求放过呀~)
「今日咨询课思考2」
“一个咨询师对来访者真的不会有价值评判吗?”
这是坐我斜后方一个女孩提出来的问题,她认为即使是最优秀的咨询师也很难做到真的感同身受。虽然不带偏颇地评价一个人是咨询师很重要的一个原则,但是她不太相信的是,面对一个有很多问题的来访者,咨询师在心中不做任何的价值评判。
这个思考,在本科,雯姐曾跟我们讨论过。“如果你对面坐的是一个强奸犯,你该如不带任何偏见地与他工作。”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在CWU这个校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权主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强奸犯的态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普通个体,我们可以随便以任何方式讨厌或者喜欢任何一个人,但是作为一个咨询师,在session过程中,重要的还是以来访者为中心,即使他做了很糟糕的事情,但他鼓起勇气来到这里必然有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可以讨厌甚至厌恶他的某些行为,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并且有能力成长的个体。
即使是咨询师,也不必压抑自己对于来访者行为的评价,假装自己是一个接受来访者一切的人
接受一切只是上帝的权利,而我们只是无能的凡人。
总之,在我看来,价值评价也是很有意义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真实存在互动的发生的真诚。
ps.但真诚也绝对不是毫无保留地什么都说。
© 本文版权归 FruitMonana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