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之死,除了呵呵呵,你该读懂这几点
文/七月长安撰 同今日头条 长安读书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青年:他父母双亡,在贾府没有耀眼的地位,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埋头苦学,身边有一位类似于学校校长的长辈给他做人生路上的“照明灯”。
他就是贾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盏“照明灯”就是自己的爷爷贾代儒。
如同“昙花一现”一般的贾瑞,在曹公笔下到了原著第十二回便打卡领了盒饭。
贾代儒,贾府塾师。一个和贾家已经疏远到八竿子打不着的族亲。

黑黢黢的巷道里,寒风凛冽,冬日夜晚,月光冰凉,一个垂涎自己嫂子美色的青年犯了纲常伦理,几乎被冻死。这种僭越,使他走在了死亡的悬崖边上。他的不自知,他的妄想都成了他“南柯一梦”的陪葬品。
(一)
贾瑞,一个茕茕孑立 ,不求上进的“长歪了的青年”
贾代儒,一代腐儒。在贾瑞的人生教育“断层”里,他扮演了一个多重角色。他所能教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自己的孙子好好读书,光耀门楣。祖孙两代间,他是爷爷。但他同时又要尽到一个爸妈的职责。爷孙之间,缺少爸妈这座桥梁,造成了巨大鸿沟。
贾代儒不懂孩子的身心教育,严重缺少和贾瑞的沟通。这一点,类似于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农村留守儿童。
第一次贾瑞对王熙凤见色起意的时候,贾代儒就对他进行了惩戒。类似于今天犯了错的孩子,直接将他关进“小黑屋”,扔给他一套类似于三年高考的测试题。他觉得这样贾瑞便会反省,便能知错就改。但结果事与愿违。

贾代儒没有“对症下药。”贾瑞春心却更活络。
再次幽会凤姐的时候,贾瑞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玩了一场“同性恋”。
他荡漾着的春心到死也未能如愿。本该与美人的幽会却变成了和一个男子的缠绵。
贾代儒对于此次事件,他的做法也是非常之极端。念及自己的颜面,也为了惩戒这个不肖子。直接给他打个四五十大板,只差屁股皮开肉绽了。他的恨铁不成钢在我们大众眼里其实是掺杂着爱的成分,但其实在贾瑞身体极弱的情况下,他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当时的贾瑞,身负外债,受到贾蓉、贾蔷等人的威胁。身体羸弱,精神奔溃,他在惶惶不可终日里苟延残喘。贾代儒的做法无疑是在给贾瑞的死添柴加薪。
(二)
自知之明——他的“救命稻草”。贾瑞未能握住。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子,已经萌发了正常的生理意识。爱慕美色,有自己的生理需求,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贾代儒却不正视这些问题。一方面,他们本来身份地位低下,不像贾宝玉这类人物,身边花团锦簇,诸多女性人前人后地侍候着;另一方面,贾代儒身为固守传统纲常理伦的腐儒,他不能容忍自己孙子的这种大逆不道。
贾瑞属于乱伦,这个问题,在贾代儒眼中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

对于贾瑞“跑偏”的人生,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曾风靡一时。相比于一般社会大众,他们不算寒门。
那到底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是什么呢?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
如今的社会,依然有太多“贾代儒”一样的父母,他们渴望孩子出类拔萃,希望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骄傲。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绩则是大多数家长衡量孩子人生价值的指标。
见过世面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宠辱不惊。
看见过大千世界,就不会滞留在人生的某一处“泥淖”中。走出自己可能是挫伤,可能会自惭形秽,但更可能刺激你的人生潜能。
甘肃庆阳女孩在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引人深思,相信大家都看到过: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女孩,因为缺少实验经验,所以在省会城市的一次比赛环节中,因为对实验器材、实验流程的不熟悉,等到别人结束实验后,自己才······
贫穷限制了人生的可能。你要做的就是在被现实刺痛后,记住蛰伏在身体里的痛,然后奋起直追。
对于贾瑞,他在贾府这个大涝池里本就没有太高的地位,但他依然没有自知之明,不思进取,不及时止损。
于他,曹公在鞭笞,在怒其不争。

贾代儒的闭门造车,直接造成了贾瑞的“飞蛾扑火”。
面对美色,面对诱惑,贾瑞的免疫能力显得那么力不从心。如果他也和宝玉、蒋玉菡等人一样,在熙攘喧闹中成长,从温柔富贵乡中走来,恐怕结局不会如此落魄吧!
(三)
作为贾府第一号资深的人事管家兼财务总监,各种人情世故、家长里短,王熙凤都是轻车熟路,迎刃而解的。对于像贾瑞这样的流量小生,只要她稍微动下心思,就如同捏死一只蝼蚁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偏偏,就有主动往枪口上撞的。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王熙凤告诉平儿贾瑞对自己的企图之后,这是平儿说给王熙凤的原话。
可见,从一个丫鬟的嘴里我们也能读出贾瑞的身份层次,而且他的冒天下之大不韪。

王熙凤是贾府数一数二的人物。贾府中的大小事宜都与她有染。即使她不能够以身作则,但至少不会以身试法。她是一个太过聪明的女人,杀人无形,善借他人之手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一点,尤二姐之死便是最好的证明。
凤姐之于贾瑞的手段,换一种角度看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纲常伦理面前,所有人需要恪守一些东西。乱伦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大国鼎盛时期,从帝室之胄,再到平民百姓都是很默契地尊重这一传统。
王熙凤的做法,只是一次“义正言辞”的制度的捍卫。而且跛足道人给予贾瑞的保命之法他全然不顾,耽于幻想,沉迷于风月宝鉴的虚幻里。由此,自己也加速了自我毁灭的步伐。

关于风月宝鉴,其实并不贾瑞之死,你该读懂这几点是一款治病神器。跛足道人告诉他,“千万不能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要紧…”风月宝鉴只是一种物象,一种表征。
大概曹公要讲的,是要教导我们不能只急功近利地追逐自己的欲望,而是应该直视生活中的那些难堪。或许,它也并不是什么古镜,而只是为了向我们传达一种“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认知。不看正面看反面,可能也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深沉体验。
王熙凤的推波助澜,只是建立在贾瑞自身的贪婪和妄想的基石之上的。她的做法,只是一次关于传统的捍卫。关于理伦纲常,关于人生名誉,也关于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