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之行(之九):南非的动物五霸及 比林斯堡野生动物园
着手写今日的南非动物园见闻,我有点踌躇了,一来我没带大炮筒单反,只是用手机拍摄,自然力不从心!拍的是千真万确的现场原生态照片,但遗憾的是手机远拍毕竟模糊,而且到野生动园一次能遇到看到拍到全部这里的动物品种,其概率我认为是不到千分之一。连非洲动物五霸一一狮、象、豹、犀牛、水牛都拍不齐全,文图发出,恐会使我的读者失望。补救办法是调几张南非动物园的照片一并发出,並加些南非动物的科普。至少让暂未到过南非的网友对南非动物有个大体的了解,也算是个较好的的补憾。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是跟着看电视上的《动物世界》从青年到老年的,对其中非洲的动物印象极为深刻。因《动物世界》的拍摄地不少是在肯尼亚和南非。这次来南非,目的明确:一是来南非看好望角,二便是来南非看野生动物。
南非野生动物种类齐全,其品种与数量均十分可观,且有四大野生动物园保护区,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南非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南非最大的克鲁格野生动物园占地达两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的威尔士。我们这次参观的比林斯堡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面积为55O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南非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非洲野生动物最多的要算肯尼亚但南非也有上千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宝级的“非洲五霸"一一非洲狮、非洲豹、非洲大象、非洲黑犀牛和非洲大水牛。

非洲象有六吨多重,可活到七十多岁。它偶尔也误杀人类,却挖坑用树枝泥巴把屍体安葬,就如同安葬自己的亲人。大象是开路先锋,它虽然身体庞大,但他可以选道轻轻穿过小树林,在重重自然的障碍中找到一条捷径。当地人便常在象踩出的道上铺路。生态学家认为大象对当地的生态贡献很大,有好些树种如果没有象的咀嚼消化,根本就不会发芽。

非洲白犀牛重两吨,黑犀牛稍轻,都是动物界中典型的近视。白犀牛吃草,黑犀牛只吃树叶。犀牛角是一种价值不菲的解热镇惊的名贵药材。


非洲花豹性喜独居,白天躲在树丛中睡觉,晚上起来扑食。身矫体健能爬树,特灵活,能从狮子嘴里夺走比自身重三倍的食物。
非洲狮为百兽之王,在不觅食时却久睡不醒,一天二十四小时,它大多要睡二十小时。一旦醒来吼震丛林,单挑乃百战百胜。许多动物都在狮子大开口中成为其美食。但它一般避开人类,大概它知道人为万物之灵,惹不起!

非洲水牛喜过群居生活,遇到强敌每每群起而攻之,宣示“团结就是力量"!其角长弯而尖,为非洲动物中最佳角斗士。非洲水牛报复性强,一旦受伤它会寻找各种机会报复,猎人总是小心薄胆,开枪时注意高度隐蔽。非洲水牛两眼凶光,往往令对手望而生畏。
非洲五霸在南非丛林中世世代代演释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的残酷故事。即使在动物保护区里也是秉性不改,绝无例外。野生动物的保护也必然要依据丛林法则。

彼林斯堡野生动物园即彼林斯堡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550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相当于老家平江县的三个大乡镇的总面积。它位于约翰内斯堡郊外20O公里的七星级太阳城宾馆附近,为南非第四大野生动物园。
去参观野生动物园有两个途径,一是坐大巴从大路游,一小时结束。另一种选择是游客每人另交110美金,坐2O座的蔽棚车经动物较宻集的小路游,游程三个多小时。我们无一例外地纷纷解囊选择了第二种模式並接受“约法四章"一一不下车,不大声说话,不鸣笛,不做突然动作"。当然,不鸣笛是专供自驾游的,我们无笛可呜。

9月10日上午九点,我们从旅游巴士改乘敞棚观景越野车,经过自然味十足的的草棚式的门头,进入野生动物园。入内,满眼金色的非洲大草原闯入眼簾,蔚蓝的天幕远处有起伏的紫色的山峦,使人想起这儿曾是古老的火山地带。金色的草原上点缀着细叶的、带刺的灌木丛,光枝的带刺的树枝上还吊着许多银灰色的凉粉子形状与大小的小小鸟窝。本想拍下来,因是植物,司机不停车。顿觉还是自由行好!
在金色的草原上有单独的一株株独生的树,也有几十株一起的小树丛,只有远处山峦下可见墨绿色的林带,那应该是大兽出没的地方。初春,草色还没来得及转青,明媚的阳光下可闻到熟透了的牧草散发出的特有的香味,更可看到如镜子一般明亮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在我的眼里那就是一幅题为《金色的非洲原野》的动人心魄的油画!我想即使看不到动物,欣赏这壮丽的异域风光也颇值!

老天可能知道我在想什么,突然几只跳羚出现在路边,一跳一跳像澳洲的袋鼠。

接着万多斤重的大象步步千斤,老成持重地向我们走来,见人不惊,怡然自得。也难怪,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平时去动物园是动物关在笼子里,人可以走动观赏。这下可反了,动物可信步看人,而人关在车子里!是的,这是在动物保护基地!在这里动物是第一的!试想想,用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来养动物那是要多高的保护意识!要多大的投入!整个动物园没有围墙,没有居民,只有荷枪实弹的军事化管理的警员,只有几百平方公里宻密的电子监控,那里新生一头象,那里咬死一头羊,总监台都一清二楚。真个下了血本!

我正在思索间,突然三丶四十只鹿似的羚羊群出现在车不远处,此刻,车里听不到人语,只听到急促的快门声。那是一顿狂拍呀!司机训练有素,反复移动车位以利于我们找到最佳拍摄位置。小有收获后,车子沿着司机所知道的动物较多的路段驶去。

一会我们发现了牛羚,那是个头上长角脊披长毛四不像的动物,据说这里的牛羚数量有成千上万。其电视里成群迁徒忘死舍命过山过水的镜头历历在目。

车继续时快时慢地前行,眼尖的团友竟发现了路旁的树下熟睡的花豹。从树的枝叶空间可以看到它随着呼吸肚皮的起伏,其后脚伸得"笔直",大有“我醉欲眠君且去。"的味儿。先有约罚四章,谁也不敢吵醒它,赶动它,自然只拍到个花豹的肚皮。团友自我解嘲“不容易!总算看到了活的花豹。"我纠正说"总算看到了活的花豹的肚皮!"众人皆笑。笑归笑,应该承认,我们的确眼福不浅。

车开动了,不时看到长颈鹿在远处伸着长颈不急不慢地吃着树巅的叶子,不时看到成群的斑马悠闲地在林间穿行,它身上黑白分明的斑纹使我立刻想到柏油路上黑白分明的斑马线。深感取斑马线名字的人是个奇才!

汽车拐了几个弯向下坡开,我们看到了河边饮水的象群、犀牛群、水牛群。着急难受的是看得清拍不清!而非洲五霸中的狮子我们只在屏幕上看到。司机说:“五霸看到了四霸,算运气特好!"言下之意是,我们应该知足。不管如何,如此近距离接触多种野生动物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

返回途中,大家议论看这里的野生动物好多都是肚子扁扁的好像没吃饱。导游说初春过后,食物会丰富起来,保护区是不轻易投放食物的。野生动物保护重要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它们的食物链,保护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意味着美丽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天都有大吃小,小吃更小的血腥杀戮!我想人类何尚不也如此维护着地球人类的生态平衡吗?!我联想到马尔萨斯人口论,想起了人类的丛林法则……我不敢再往下想,也不想再往下说!暂且打住,请看照片。
2O19.9.10夜于约翰内斯堡宾馆
作者简介: 吴午如,平江城关镇人,为名列《中国新闻史》的我国著名报人。他创办的体育类报纸其发行量曾居世界同类报纸之首,受到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亲切接见和高度好评。在水稻科研上也成绩卓著,他引进创新的《水稻南方旱育稀植技术》使我国水稻年增一百亿斤,农民增收55亿元,受到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高度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