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苦命的晴雯,一世清高却空留遗憾,至死方悔
“岂招尤见替,实攘诟而终。
既屯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
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
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
一提晴雯的名字,估计出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那个红巾绿袄,手撕折扇,高傲而笑的女子形象。而纵观红楼全书,晴雯也确给人以与众丫鬟不同的感受,她大胆、泼辣、伶牙俐齿、眼里揉不得沙子。这样的晴雯其实象极了杀伐果断的王熙凤,男子于她们的眼中,不过性别不同而已,论才智,比能干,恐怕远不及自己。
可今天我们不去看表象的晴雯,而是从心理方面来了解晴雯之一二。也许会有些许牵强,但众人众眼,众心众解,不同的人来看一件事时,其感受、理解都是不同的,就如同笔者眼里的晴雯,她虽张狂桀骜、清高自持,可内心却有着小女子的脆弱与封建压迫下的苦楚。这种苦如同不可见阳光的隐私,深埋于晴雯的心底,她越是轻狂高傲,就越是在掩饰这苦的味道。
宝玉在杜撰芙蓉诔时提及“其先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一句话阐明晴雯苦的根源,不知姓氏,不知家乡何处。一个无家无根的女孩子,从小靠着看别人的眼色,揣夺主人的心理为生存基础。这样的孩子没有童年,也没有亲情,内心孤苦滋味可想而知。然而晴雯偏不想要众人的怜悯,想活得与主人一样光明磊落,所以她必须要能力比其他女孩儿强,口齿比人强,甚至容貌打扮也胜于众人。这种略带扭曲的向上攀附之心态在今天叫压力,而在那个时代则称为心比天高,这样的苦绝不是只有晴雯才懂。
晴雯在宝玉面前要作温柔可人状,以便让主人给予自己更多的关注,所以她哪怕贴一条横幅也要叫冷,非要将双手暖在宝玉的手里。晴雯在同等的大丫头里要不屑于比肩,因此她直指袭人“你们鬼鬼崇崇干的那些事”,让袭人这个怡红院的“大管家”对其无可奈何。晴雯在低自己一等的小丫头们眼里,又绝对的权威,不管是指责小红还是打发坠儿,她都说一不二。这是晴雯的人生信条:我要比所有人都强。其实这强中却夹杂了太多内心的缺憾,从小没有爱的女孩儿已经迷失在寻找自我的征途,越走越远,越远越苦。
渐渐长大的晴雯或许很明白,想要在贾府永远待下去,绝不能一辈子只靠为奴为婢,所以她的心里装着宝玉。这是一个灰姑娘的梦想,也是一个孤苦女孩儿的大胆计划。因此,晴雯会因为袭人与宝玉的亲昵而心中不是滋味,会眼里关注麝月伺候宝玉洗澡的时间与现场,会在意稍有姿色小丫头借机想上位的意图。她如同一个战士,想要保卫自己的位置,或者那可以被她称为爱情的东西。可这爱如此飘渺,哪怕是她自己也不敢承认这是爱情。
更可恨的是宝玉身边永远充满了女色,宝玉天生就是一个招蜂引蝶的主人,宝玉心里有她却也同时有别人,这种苦晴雯只能默默受着,无处诉说,也无人能懂。但在她被逐出园子,与宝玉相处陋室,眼见生命处于弥留才崩溃痛哭:“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有冤无处诉。”可见,在晴雯心里,她必是宝玉的,所以她保持着女孩儿的矜持与自重,保持着对于爱的美好想像,这或许是让她在众多苦楚中唯一感受到美好的东西了。但世事无常,自己的清高与矜持最终却被人当成“狐狸精”给一杆打入水底了。
红颜薄命,美貌如晴雯,自重如晴雯,最终落得的结局便是十六岁早夭而亡。如此来看“万艳同悲”的每一个女子,哪一个又不是命苦的呢?只是晴雯这个高跌得太重,以至于让人看了久久回不过神来。那个养着青葱一般指甲,穿戴醒目,笑语爽利的女孩子,在无法改变命运,不能与现实相较高低时,内心的苦怕是将自己淹没了吧?以至她出了园子便只计算着自己“回去”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