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月坛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中秋节假期去月坛走了走,有些失望,平时工作学习又比较忙,这一篇本来都不想写了,但是考虑到九宫八庙系列的完整性,还是抽时间来记录一下吧。

月坛,又名曰夕月坛,乃明嘉靖年间所修建,嘉靖帝是有名的修道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对于祭祀之事他非常重视的,每三年皇帝要登坛亲祭,皇帝年老之后行动不便也要由皇子或者亲王等皇族的代祭。说到祭祀,不妨先简单聊聊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指祭祀,戎就是战争,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头等两件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没有比这两件事情更大的了。战争就是对完扩张,占据更多的资源。祭祀用现在唯物主义来理解,它可以凝聚人心,一个国家人心高度凝聚就是强大的力量,比如咱们新中国立国之初,领袖在,全国人民的心高度统一,都在为新中国建设做贡献,那时候做出了很多让帝国主义难以置信的成就。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狗在古代不含贬义,代表忠诚、谦卑。《三国志·魏书·方技传》里记载:刍狗者,祭神之物。老子在这里说的仁,我的理解是儒家孔子所提倡的仁,孔子的仁说的是人与人之间事,人对人要仁。但是老子在这里讲天地、圣人,以及隐约表达的之上的更高的存在,超出了人与人的范畴,也超出了天地万物的范畴。我们今天科技唯物时代,很难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用今天的观念去思考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通过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来,祭祀在古人心中是非常重要且神圣的。除了国家的祭祀之外,我们还有家族祭祀的传统,这些祭祀文化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现代词汇牺牲、奉献、侍奉、服务等都是从祭祀文化中衍生出来的。美剧权利的游戏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毛主席当年提出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时,也许是在科技唯物时代对祭祀文化的延续,现在想起小时候在红旗下带着烈士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说着牺牲、奉献等话的时候,总会联想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
总之,北京的九宫八庙正是代表了明清时代国家层面皇族的祭祀,我去走访记录这些地方,是抱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恭敬态度,期望在此中有所感受。这是我想写这个九宫八庙游玩记录系列的原因之一,一不注意就比萨斜塔了,书归正传,继续讲月坛。
月坛公园在西城区,地铁2号线坐到阜成门走路一小会儿就到了。还是绿瓦红墙的样式,买了张一元的门票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从门口贯穿直直的神路,两边是种植比较密集的柏树。月坛在清朝逐渐被荒废,后来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的时候又被破坏过,所以里面的古树没有保存下来,都是后移植的新树。月坛不大,沿着神路往里走一小会就到中间了,路牌指示夕月台、棂星门等往东走。到这里还有点期待和兴奋,结果走到头却看到了让我失望的景象。神路尽头出现了三个汉白玉的牌坊,可能这个就是棂星门,但是门中间是水泥墙,上面随意的刷了点红漆,三个牌坊之间也修了墙,跟两边的墙连城一体,上面还用水泥镶嵌了颇有时代特色的碎玻璃,后面祭坛所在的地方立着一个高大的电视信号塔,隔着墙可看见几座破旧的殿宇的屋顶。


绕着墙走了一圈,公园里并没有门可以进入,也就是说月坛公园的核心区域并不能参观,这里就比较失望了。随意逛了逛,南边是一个仿古风格以月为主题的园子,一般城市公园的感觉。意兴阑珊,便离开公园了,出了门绕到公园外西边靠近夕月坛的地方想再看看。围墙尽头是一个大铁门,上面挂了一个非游览区域禁止入内的小牌子,边上是中央广播电视发射二台牌子。门口看了一眼,我就走了。
这次月坛之行,是比较失望的,都不想写他了,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与逝去。除去这些,它作为是个城市公园还是一个很好的休闲散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