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关系
尽管一直在自我探索,但始终难以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当见识到除我之外的一种理解后,或许它就会成为震撼心灵的一滴泪。 在《罗杰斯著作精粹》中“治疗关系”这一章,最后一篇《当事人中心疗法》中谈了他对所有帮助关系的认识,即以当事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具有促进作用的氛围,激发当事人内部自我理解,自我改变与自我导向的潜力。这其中所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真诚、接纳、与同感。咨询师在关系中以真实自我出现,不隐瞒自己此刻的情感与态度,接纳并关心当事人所表现出来的任何情感,感知当事人正在体验到的情感和个人意义,建立信任,并深深的进入到对方的私人世界中不仅能够认清当事人意识到的意义,而且还能认清那些当事人尚未意识到的意义。 随后,他便举了一个例子:简。 简恐惧婚姻,恐惧衰老,她热爱艺术,热爱音乐与舞蹈,可是苦无年龄的增长,母亲早逝的威胁,与社会期待的压抑,她可能渐渐会失去自己所热爱的,尽管她依旧表现出活泼淘气的样子,但是她害怕有一天她就不能再像曾经那个淘气可爱的扎马尾辫的小女孩一样了,被婚姻所改变,被年龄改变。她希望有一个和她有同样感受的人能够信任她,理解她,为她加油,为她打气,“你可以做到的!”可是她找不到这样的人,并试图在这次治疗中将咨询师当做这样的人。 此时咨询师在某种直觉反应的引导下,栖息于当事人的世界,提出了非常触及简内心深处某种东西的建议。 卡尔:你能与之联系的某个人。我猜测——这似乎是个愚蠢的想法,但是——我希望那些朋友中有那个淘气的小女孩。我不知道这对你是否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那个活在你内心的活泼、淘气的小女孩能陪伴你从光明走向黑暗——就像我说的,那也可能对你根本毫无意义。 简:(用一种困惑的声音)你能就此对我说的更清楚些吗? 卡尔:简单的说,你最好的朋友之一可能就是你隐藏在内心的自己,那个害怕的小女孩,那个淘气的小女孩,那个没有完全展露的真正的你。 简:(停顿)我必须承认——你刚才说的那些话,回头看看它——我已经大大丢失了那个淘气的小女孩,实际上,在过去的18个月里,那个淘气的小女孩已经丢失了。 在特定教育与走向社会的这个过程中,社会标准生活的设置,父母的期待,他人带有倾向性的评价,或多或少的涂抹掉我内心本该生长的天空。 我一直都相信,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内心所向与情感所指都不尽相同,生来就是如此。那些说在同一环境下塑造出的人都是一样的话语,或许他们根本没有去探寻过这些人内在的本质,尽管他们会有同样的行为,同样的观念,但其内心的情绪状态与本质天地能一样吗? 大学室友有七个,我们八个人都偏内向,都非常低调,似乎望过去,没有非常特别突出的性格与魅力,但是仔细想一想,仔细品味一番,每个人都极尽不同,每个人所具有的特质,另外一个人都无法复制。 每个人所散发出的性格气息与情绪所向各有特色。 所以从这一角度,我非常理解罗杰斯为什么提出“以人为中心疗法”。问题其实大都可以归类,但每个个人却无法简单归类,解决每个个人的问题,就无法从某一理论,或者是某种说法出发,只能从每个人本身出发。从其内心与经验出发。从其内心与经验的冲突出发。 而我深受感动并想坚持下去的是:不断探寻自己内在的声音并且像卡尔所提出的建议一样,与隐藏在内心的自己做好朋友,而不是对她做任何评价。 把失去的自己,被涂抹的自己渐渐找到并清晰化。 回到这种治疗关系中,卡尔对他自己在此次治疗中所出现得这种直觉反应也高度评价,他说:我的无意识性控制着我。我所知道的远远超过了我自己的意识心理所感觉到的。我没有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反应,它们仅仅是在我内心浮现出来,从我对对方世界的无意识感觉中浮现出来。 或许这就是以“以当事人为中心”所派生出的积极效应,对他人的积极关注与接受理解已经能够为自己带来灵感与他人的内心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