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chool of Life:一所能帮人提高情商的学校
The School of Life:一所能帮人提高情商的学校
“我相信写作和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对人们的生活起治疗作用。”
——【英】阿兰· 德波顿
· 1 ·
生活中,有些人与人沟通时即使是好的意图却往往受到误解,有些人却似乎总是可以在沟通中实现他们想要的结果;有些人容易紧张进而把事情搞砸,有些人却在压力状况下也能发挥地很好。有些人可以控制情绪,有些人却被情绪控制。这其中导致差异的,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情商”。
为了教大家如何“聪明又健康地生活”,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于2008年创办了非盈利性的情商教育机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意在通过文化的作用——出书、拍网络短片等方式,帮助人们提高情商。

· 2 ·
说起阿兰·德波顿,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卓越的小说家,抑或伟大的哲学家,但他绝对是一个关于日常生活哲学绝佳的诠释者和解读者。他总是能通过自己的文字,教你面对身份的焦虑,让你接受无聊的魅力。他高唱平凡工作的颂歌,但也明确指出“艺术工作不仅不是负担和惩罚,而且能够让我们超越日常生活的局限”。
阿兰·德波顿希望通过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这种实践方式传播自己的理念,影响更多世人。“我是一个未能脱俗的作家,也就是说,我希望通过写作改变世人,我希望他们能够以一种稍稍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 3 ·
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的总部设在伦敦的市中心,一楼有一个可以容纳近三十人举办沙龙的空间,二楼主要售卖书籍,三楼提供讲座课程,就像是一个书店的综合体,兼具沙龙、商店和教育功能。

在这里,你可以谈论任何在生活中碰到的挑战:死亡、孩子、婚姻、金钱、贫穷、成功。在这里,你不会受到传统大学里教条的束缚,这里的课程全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The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的宗旨就是“为日常生活提供好的想法”,让你拥有一个良好和充实的生活。
你应该和谁结婚?如何拥有成功的关系?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因为焦虑或抑郁而失眠该怎么办?……在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你将学到传统大学里没有但生活中又总是会遇到的一些难题。你将和一群对生活充满好奇而开明的人自由地探索这些问题,虽然很多问题可能并没有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放任不管什么都不用去做了。

· 4 ·
阿兰·德波顿解释,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教授人们“赖以生存的观念”,以激励人们通过文化改变自己的生活,“‘人生学校’将学习和思考回归到他们原本的角色,即生活本身”。
在接受俄罗斯一家媒体的采访时,阿兰·德波顿如此诠释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的使命:“创办‘人生学校’是挑战传统的大学,重新组织知识的架构,令其和生活更加贴近,而远离教化的知识。它尽量给予人们本该学到的:通过文化的帮助获得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智慧。”

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通过文化的作用改变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The School of Life 手法这么不商业,大概很难造成广泛的影响,只能波及小众,不过也没办法,毕竟越庸俗樾流行,越白雪越玷污。。主动去读书本来已经过滤掉大部分人了,主动去读哲学的更是少数人了,读哲学不限于哲学又能回归生活有趣活着的人的基本凤毛麟角了。The School of Life 宣扬的就是神话故事里英雄启程启蒙回归后的开心的在红尘里滚滚。。。可惜太多人没有经历过英雄启程启蒙又回归的暗黑旅程,只能像羔羊一样被驱逐、被带领、被放养,也许可以开心的吃草,可以一心奔往天堂,可惜却不知所畏,不知为何,不明白上帝的内核呀,也许有信仰,不过没自信。
这也许就是为何大德先贤们本来无意宗教的说法,最后都殊途同归又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宗教的形式,因为只有最庸俗的、最迷信的才最有生命力,毕竟没有任何门槛,所以基数大,所以力量大,所以活得久,活得好,所以永流传。这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如此,饮食男女,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也是我个人最大的快乐来源,所以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又很有趣,非常非常有趣,这样才好玩。孔子的三十到七十,也是个英雄回归的历程,最终还是回到欲望本身,和欲望和光同尘,从心所欲,快快乐乐过一生,才好玩,老板着脸做孔夫子,多无聊?所以孔子遇到南子,还是应该搞一搞的,只搞自己的脑子,搞久了怕是要搞坏了,所以啊,搞自己脑子之余,还是要多搞搞别人的身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咦,我在说什么。。为什么又把内心深处暗黑想法写出来了。。。糟糕糟糕。。哈哈。。擦。。入魔成佛一线之隔啊。。。差点走火入魔。。。可是。。跟着魔鬼混,多快乐啊。。。哎。。干嘛做苦行僧呢。。
这个就是千古质问了:满足一千个欲望重要,还是战胜一个欲望重要?其实啊,都不重要,开心最重要。只是满足一千个欲望之后,如果没有欲望了,大概会很空虚。但是战胜一个欲望本身,不是一个欲望吗?谁能保证战胜一个欲望之后,会不会不空虚呢?谁能保证,佛陀不是因为满足了一千个欲望所以才成佛的呢?这个就是李丽珍演的色戒的主题,最后答案是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枯?答案是流入大海。其实这个答案啊,浅显了,毕竟大海也是会海枯石烂的,一滴水本身就是永恒的,怎么会干枯呢?可能会变了形式,可能会变了分子,变了原子,其实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永恒的,或者是空的,或者是微不可见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嘛。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一滴水永不会干枯,所以一滴水永干枯,所以还是回到最后,从心所欲,所以还是要回到生活本身,有趣有味的生活,全心全意的去生活,去感受每一刻,去珍爱每一个缘分,这个大概就是The School of Life的主题了,也许是阿兰· 德波顿的初心,只是初心易得,总是难守啊,在那么的诱惑里,难免会迷失自己,the lost of life, 最重要的是迷失的时候,不要失去自信,难得糊涂,不要结束,不要迷失的时候,结束生活结束自己就好了,毕竟只要不game over,就可以继续玩游戏,哈哈,the lost of life, the end of life,the school of life,the start of life。。。。刚好形成完美闭环。当你觉得人生走到尽头的生活,就去the school of life鸡汤里充充电,这跟觉得生活到尽头的生活去宗教里寻求慰籍是一样的,差别就是宗教有去无回,鸡汤有来有往,干完一碗还有一碗,宗教需要信仰自由来换,只信此家,别信分店;还是喝鸡汤稍微自由一点,这家不好喝还可以换一家喝,鸡汤千千万,总有一款得君心,毕竟套路得人心,那么多鸡,那么多套,总一款可以套住你。
熬鸡汤呢,是种技术。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操之过急,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接受度和承受度,血淋淋的人生真相,突然告诉幸福的人们,估计大部分都吓死了。
the school of life 熬得有点儿不到火候,只能套住为数不多的人。熬鸡汤,要跟宗教学习,宗教是熬的最到火候的鸡汤了。其实是传啊啊销啊啊。一个以虚无缥缈的天堂诱惑人,一个以虚无缥缈的金钱诱惑人,二者的共同点就是,你想的到,你看的到,哎呦,你就是吃不到,我馋死你。。。哈哈哈,就不给你吃。。这个套路也是绿茶婊的最高级别了,也是明星套粉丝的套路,一定要距离才产生美,明星只给你看,不给你摸,幻觉产生美,一旦摸了一把,幻觉就破裂了,幻觉一旦破灭了,自然就没有美了,也就粉转黑了。
那么多饭圈女孩追星,你以为人家真的在追星?naive!!!人家追的是幻觉,玩的是开心。这个就跟恋爱一样,要的就是个乐呵乐呵,跟打麻将,跳舞,赌博,研究哲学,看电影,购物,吃饭,啪啪,结婚,生小孩,差不多,就是要个幸福奔头、快乐的幻觉。
所以马云教给张勇的第一个词就是,要做一个造梦者,而不是做一个作梦者,更不要做一个追梦者,而是要做一个造梦者。阿里巴巴野心很大啊同志们,这是要抢上帝的活干,或者是要抢川普的活干啊。造梦者也就是操盘者,这个事,一般只有垄断者才能干,造梦者意思就是在自己的应许之地为所欲为,所以上帝说,你来到了天国之地,进了窄门,就可以得到永恒的喜乐了,意思就是上帝会让你梦想成真,为你造梦,做你的造梦师,这个也是电影《盗梦空间》的主题,用周杰伦的话说就是,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不要以为只有阿里巴巴或者美国才是垄断者,其实文艺作品也是一个个的小的垄断者,只要你创作了一片拥有产权或者著作权的作品或者地盘,你可以在其中造梦,你就可以在其中为所欲为,其他人都是观众,只是吃瓜群众,吃瓜是要收钱的,这就是坐地起租了,最典型的就是电影了。
电影就是造梦者的最好事例之一,首先要构建电影的世界观,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呢,造一个梦给大家看,这个梦呢,越是与大众产生共振越好,所以做梦的门槛越低越好,所以票房高的,大都是打打杀杀,爱恨情仇,稀奇古怪,光怪离奇,匪夷所思,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主题鲜明,立场坚定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这样才有主意形成潮流,然后潮流又挟裹过吃瓜群众,形成更大的潮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涛汹涌,历史选择了英雄,英雄成就了历史,刚刚好在那个时候,出现了那么一个人,到底是马云的时代,还是时代的马云?时代是个整体,马云是个个人,自然是马云属于时代了,时代的代表属于马云。电业也是这样,一切都刚刚好,上天自有安排,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the school of life的首要原则就是这一条: 自己的梦自己造,自己的人生自己过,所以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对外开放的原则多么的重要啊,这也是the school of life里唯一需要学习的。刚好也是我国一直提倡的立国之本哦哦哦哦。自然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所以阿兰· 德波顿讲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阿兰· 德波顿讲啊讲啊讲道理,结果把自己头发都过没了,过成个大光头,还不把剩下的毛剃干净,哈哈哈哈,所以喜欢跟人讲道理的大都是秃头,有些是自己剃秃的,有些是自己讲秃的。所以老和尚为什么要求小和尚剃光头才能入庙呢?很简单,就是因为老跟人讲道理会秃头,所以先光为敬,免得以后变秃头不好意思。
这个问题就是:掉一千根头发变秃头难堪,还是主动理个光头难堪?当然选择自己理个光头了,傻瓜。
这就是人生的智慧。这也是入佛门的钥匙,智慧之钥匙,剃了光头,智慧之门就开启了。
恭喜恭喜,所有秃头的人,虽然你可能没智慧,但至少有了个智慧之门的钥匙:秃头啊。
哎呦,我又在说什么?!!
擦,干活去,赚钱去
-
DearDe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7 09:21:37
-
mylittlecor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1 09:26:19
-
一首歌唱八遍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3 00:18:55
-
Ros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1 13:08:06
-
素可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15 20:43:54
-
Maybe Fats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8 13:04:34
-
豆豆的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4 15:08:30
-
恐惧与颤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0 10:15:54
-
青格乐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9 22:42:56
-
易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3 23:33:03
-
豆友19035513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15:58:52
-
dodole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2 18:12:59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3 16:12:13
-
150****991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2:13:0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8 16:40:47
-
GreenB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4 23:27:24
-
Mirab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19:43:06
-
little 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2 01:23:58
-
德帅Er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4 14:23:15
-
明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6 17:12:19
-
Kandn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2 08:52:24
-
曼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4 18:02:46
-
爱茉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5 13:52:28
恰若初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苦尽柑来遇见你 폭싹 속았수다 (2025)When Life Gives You :林尚春 我在回家路上的公交车上,看见疲惫的人们用手机看电视剧时露出笑容。我想,我应该写一部能让人们感到快乐的电视剧 (1人喜欢)
- Childhoods of exceptional people: 人类群星的童年教育,天生异类非富即贵名师出高徒,或,天生异类贫贱不移自强不息自学成才 (1人喜欢)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李银河推荐的女性主义奠基作品):女性主义的核心是女人自己拥有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独立的女性主义如空中楼阁,如同穷人的孩子缺乏开心智的机会、缺乏搞艺术的机会 (1人喜欢)
- 如何看待美国国会对deepseek提出的“美中人工智能脱钩法案”?人生从来都是如此赤裸裸,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祖国妈妈把人民保护的太好了,根本不知道人生真相血淋淋,不然世界太残酷怎么会安心做牛马呢?
- 王家卫繁花内核是张爱玲:半生缘,半封信,世钧和曼桢,爱情和人生,总是慢了一帧!他们很幸福,和你没关系!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