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抢走
王小宝长得瘦小,按照弱肉强食的道理,玩具被抢走再正常不过。怎么应对呢?
1.
炫宝有一米高,又是男孩,所以力气很大,每次抢玩具,都是狠准稳。每次玩具被抢走,王宝都大哭。炫宝妈妈很无奈,每次都会对炫宝说:快还给妹妹,妹妹都哭了。而我则只好安慰王宝:让哥哥玩会儿,他就是好奇你的玩具,他玩够了就还给你了。
这个理由,自然王小宝不能接受,因为她不明白我的东西为什么别人拿走了。所以,每次她都会大哭,为娘的只好拿其他东西哄她,还好她比较好哄,往往没几分钟就笑了。
王小宝长得比一般小孩瘦小,所以我从来不主张她靠武力去保护自己的权益,因为她去抢东西,实在不是对方的对手,而且很容易被对方打倒。
这种方法好的一面就是孩子免得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也有弊端,就是孩子要承受不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回来?但是,成人社会的残酷从很早就开始了,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抓大放小。没有什么比避免受到伤害更重要。
2.
仔仔比王小宝小半岁,但是因为是男孩,力量和运动能力跟王宝差不多,所以动起手来,两个人能打得不相上下。
一天,王小宝带了滑板和球到小广场,王小宝因为在滑滑坡,所以球和滑板都放在一起。仔仔来了,直接去拿王小宝的球,王小宝一看球被拿走,气愤极了,要捍卫自己的权利,直接上前要抢回。
因为两个人力量相当,所以谁也没有抢过谁。不料,仔仔奶奶冲过来,看孙子在抢球,一把帮孙子把球抢了过来,还安慰王小宝道:你先玩弟弟的滑板。
王小宝自然不乐意,大哭。
我问王小宝:你想玩你的球,对吧?
是的。王小宝答道。
那你去跟弟弟说:这是我的球,我现在要玩。我告诉王小宝。
王小宝照做。
对方奶奶看此情景,自然明白,虽然孙子在哭,也把球还给了王小宝。
王小宝拿到球,自然不哭了。玩了一下,就把球又送给了仔仔。
我跟仔仔说:你要玩姐姐的球可以,但是你得问问姐姐,不然姐姐真的会打你的。那样阿姨也帮不了你的。
对,对,对,你想玩姐姐东西先跟姐姐商量。对方奶奶也附和道。
两个孩子又开始玩耍起来,一场冲突得以平息。
3.
为什么不是自己的东西还抢得那么理直气壮呢?
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你的我的概念,只有我喜欢我想要。
王小宝的玩具容易被抢,但她也容易抢别人的东西。
一天,王小宝在小广场玩,来了个骑三轮车的小姐姐,小姐姐手里拿了一袋桃子汁。
王小宝很眼馋,指着说:我要喝,我要喝。
那个果汁姐姐都喝过了,不能给你喝了,就像你的水杯不能让姐姐喝一样。我跟她解释道。
我要,我要。王小宝想上手抢。我只好把她抱到一边,隔绝她和小姐姐,以免她真的去抢。
妈妈,我要喝,我要喝。王小宝不死心。
那这样吧,你中午睡醒妈妈带你去买。我安慰她道。
好。王小宝答应道。
停了一会儿,王小宝又开始闹:妈妈,我要喝果汁,我要喝果汁。又要往小姐姐那里跑。
只好一把抱起她:要不我们现在回家拿钱去买?可是,要是现在回家,你就没法跟小朋友玩了。
我要回家。果然是吃货。
回到家拿了钱直奔超市买果汁。
吃完饭,王小宝要喝果汁,倒在杯子里喝了三分之一。睡前,喝了50毫升,终于满意地睡了。
孩子想抢别人的东西,无外乎,这样东西自己没有,或者自己现在没拿,稍微满足她下就可以了。何况,有时满足起来并不是很难。
4.
其实,孩子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在于孩子没有界限感,不知道别人的东西自己是无法享用的。还有,和大人没有教她界限的概念也有关系。
王小宝看中了小姐姐的三轮车,因为家里没有三轮车,所以她对小姐姐的三轮车很感兴趣。看小姐姐在一旁吃棒棒糖,王小宝很诡异地“嘘”了一下,我知道她想趁姐姐不注意偷偷地骑。
你要骑姐姐的车可以,但是你得跟姐姐商量,不然姐姐不高兴说不定会打你的。我提醒王小宝。
王小宝跑到姐姐旁边:姐姐,我可以骑你的车吗?
不行。王小宝被小姐姐坚决拒绝了。不仅如此,小姐姐马上站到车旁一把拉住车。
那我们等一下吧,一会儿姐姐高兴了你再跟她商量。我安慰她道。
好。王小宝说道。
但是,小姐姐却担心起自己的车来,一直站在车旁,生怕王小宝偷骑。
妹妹不会骑你车的,除非你同意。我安慰小姐姐。
王小宝则在一边玩起球来,兴许她已经忘记车的事情了。
其实,王小宝可能并不明白车不是自己的是姐姐的,但是她明白得先征求别人的同意,不然会被打。规则她明白了,也就懂得了自己的权利界限,也就不会生硬地与人干仗。
5
小孩子的世界一点都不小,也存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在与自己力量悬殊的人面前,直接对抗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让给对方也不等于说自己是懦夫,只能说保全自己更重要。
即便与自己力量相当,也要讲究智取,打架始终是双输的局面。
孩子终将要面对真实的成人世界,她现在面对的其实是真实的小世界,存在争斗打闹,如何去面对,值得我们三思。
养育一个有格局的孩子,其实从现在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