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孝经》辩孝章第三(二)
《文昌孝经》,南宋时期已流传,共有育子、体亲、辩孝、守身、教孝、孝感这六章。全书从道家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生命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得到文昌帝君赐予福禄,乃至得道成仙。

▲八仙宫文昌帝君像
《文昌孝经》
辩孝章第三
我孝父母,不敬叔伯,不敬祖曾,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和姻娅,不睦乡党,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不忠君上,不信师友,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爱人民,不恤物命,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敬天地,不敬三光,不敬神只,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敬圣贤,不远邪佞,于孝有亏;
我孝父母,财色妄贪,不顾性命,知过不改,见善不为,于孝有亏;淫毒妇女,破人名节,于孝有亏;力全名节,于孝更大。奉行诸善,不孝吾亲,终为小善;奉行诸善,能孝我亲,是为至善。
孝之为道,本乎自然,无俟勉强,不学而能,随行而达,读书明理,因心率爱,因心率敬,于孝自全。愚氓愚俗,不雕不琢,无乖无戾,孝理自在,苟具灵根,知爱率爱,知敬率敬,于孝可推。
孝庭子容,孝妇壶仪,孝男端方,孝女静贞;孝男温恭,孝女柔顺;孝子诚恳,孝妇明洁,孝子开先,孝孙录后;
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
孝事天地,天地斯成。通于上下,无分贵贱。
【白话文通俗译】
我们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不敬爱叔伯、不敬爱祖先,是有损孝德的。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不爱子孙、不敦睦宗族,是有损孝德的。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不和爱姻亲、不与乡邻和睦,是有损孝德的。
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不效忠国家、对师友不讲信用,是有损孝德。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不爱人民百姓、不怜恤万物的生命,是有损孝德的。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不礼敬天地、不礼敬日月星三光,是有损孝德的。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不敬奉圣贤、不远离恶人,是有损孝德的。
如果只是孝敬父母,而非分地贪求财色,不顾性命、知道过错而不悔改,见有善行可为而不去做,是有损孝德的。奸淫毒害妇女,破坏人家的名声和节操,有损孝德。极力成全别人的名节,这算是大的孝行。虽能奉行各种善行,但不孝敬父母,终究只是小善;奉行各种善行,而又能够孝敬父母,这才称得上是“至善”。
为孝之道,本于人心自然,没有一点勉强。不通过学习就能实行,随着自己的良心去做,所作所为自然就合乎孝道。读书明白了道理,用良心统率爱,用良心统率敬,自然就能够使孝圆满。愚夫俗子,不经过雕琢,没有不和的暴戾之气,自然合乎孝道。假使他们具有了灵明的根性,知道用爱心来统率爱,知道用敬心来统率敬,这样,孝行就可以推行于外了。
想知道家中男子有没有孝行,观察他的容貌举止,大概就可以知道;想知道闺中女子有没有孝行,观察她的容颜威仪,大概也可以知道。孝子端重大方,孝女文静贞洁;孝子温良恭敬,孝女顺从柔和;孝子行事诚恳,孝妇持身清洁。孝子率先行孝,就必定会有孝孙继承孝行。
通过尽孝来修身,一身的品行就可以立正;通过尽孝来治家,全家就会和顺;通过尽孝来治国,国家就会充满仁爱;通过尽孝来治理天下,天下就会升平;通过尽孝来事奉天地,天地就会太平。
孝道可以通达于天地。不分贵贱,都要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