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中的江湖世界和现实世界
随着《陈情令》的结束,感情世界里那种自由自在,畅意随性的仙侠世界也随着这个电视剧的结束而结束了。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仙侠世界,或柔情万丈,或侠肝义胆,或仗剑江湖,或潇脱不羁。可在现实世界里,活着即要妥协,隐忍,与各种平凡的自己和解。那么所谓的现实“江湖”就没有痛快的恣意潇洒,快意恩仇。所以,很多人,特别是感情丰富,而自控能力弱的青少年就从游戏中发现了另一个可以痛痛快快发泄情绪的世界。因为它简单,所以沉迷其中;因为它直接,所以结果可预见;因为它有仇报仇,有冤报冤,角色可直接被消灭不会有惩罚,所以能让心情舒畅。它不像现实世界里的每一个技能需要每一天一步一步的积累,却不能立即知道结果;学校,家庭,工作,规则太复杂,不能快速了解;生活不同,意见不一致,心情得不到疏解。于是世界观完整的《陈情令》就给了心中有江湖武侠梦的观众一种感同身受的宣泄口。
我本是的有武侠心的,从最早的梁朝伟版本的《绝代双骄》,《侠客行》,张卫健的《日月神剑》,郑少秋的《戏说乾隆》到各种版本的《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再到《还珠格格》《仙剑奇侠传1,2,3》,每一部都是笑与哭并存,糖与玻璃渣同吃的侠义江湖题材。可能《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会让人疑惑哪儿来的江湖,但是乾隆与小燕子作为主角所表现出的爽朗而洒脱不羁的性格,即使有点小聪明,小计谋,但对比起需要心机深沉的人去参与的尔虞我诈的朝堂政治而言,整个故事更像江湖人的爱恨情仇,所以这类题材也更容易打动人心。仙侠题材背景的设定更没有局限性,在这样的框架中,可最大限度的加强故事情节的转折,放大主角们的喜怒哀乐,因此也更容易让人有带入感。但这种带入感并不是为了讨论,而是纯粹的享受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心理刺激和情绪波动。因为现实生活中太多事情不能做,或者做不到,因此心理压抑,而每当带入仙侠世界中的另一个角色做到了,就会心感安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犯罪推理题材的电视剧如果拍的更严谨、合乎现实逻辑的话也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原因,因为心中的正义得到了伸张。
那么,《陈情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原作者构筑的另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完整的家族背景建设,完整的人物设定,严谨的人物关系和丰满的故事情节,这就好比2005年的第一部《仙剑奇侠传》。同时,刚好有尊重原著的导演和尽心尽力的演员和幕后道具创作人员,才成就了这一部仙侠剧的盛况。但由于现实中的市场的题材限定,资本风险控制的问题,当年的《仙剑》可以有1,2,3部,《陈情令》却因为政策对古装剧的限制 ,和主演成为一线后各经纪公司趁机抢占市场大资源的原因,已经很难由原作者,原主演甚至是剧组再创作续集了,就像当年的《镇魂》一样,两个男主演甚至合作一部戏都不可能了。即使分开出演也不可能再接同类型的影视剧了。 看看最近15年以来爆款的影视剧作品,基本如此。例如《盗墓笔记》,每一部都由当时的流量小生主演,到播映的时候说不定主演已经吃完爆红剧的红利,都已经平静无波了。《法医秦明》本身题材很新颖,按理说续集会有不少老粉持续跟进,可惜的是换了角色和叙事方式,感觉整个剧就不对味了,而且也没有提供进一步刺激观众的新意来,最终没有吸引到新粉,老粉也都撑不住的流失了。
虽然《陈情令》的背景设定是仙侠剧,主要以斩妖除魔、修仙问道为最终目的,但是整个剧情只是寥寥提了几句,例如通过听学中的妖魔鬼怪的解释来说明众家子弟要以知礼明仪、除魔卫道为听学的目的;通过清除邪祟水行渊的行动来展现这是个有修仙者,普通人和妖怪的世界;通过对付傀儡作为铺垫来讨伐温氏,作为理由来诬陷魏无羡,除此之外,剧中都没有出现魔、怪的实体痕迹,也没有用大量的特效炫技来突出仙侠和妖魔鬼怪的特征。相反,电视剧改编后的剧情走向更强调的是叙述以魏无羡、蓝忘机为主角的仙侠世界里的人情冷暖,从而达到串联各个不同人物、不同故事的完整的五大家族修仙世界体系。所以在这部剧中的特效虽然不多,但都用到关键点上,用来衬托人物,用来衬托剧情的起承转折。并不像有些影视剧为了炫耀特技、3D特效而长时间的播放空洞无逻辑的特效剧情。虽然主创们也说过这部剧还是有很多遗憾的,我们也感觉到了:比如如海带般的水祟,但想对比于近几年中影视剧镜头前的叙事能力,演员表达能力和幕后的剪辑制作水平来说,普通的观众们和原著粉们都已经很满足了。

从编剧改编的角度来说,剧情修改合情合理,故事情节流畅自然,又符合人物性格设定。而这里特别赞赏编剧对人物性格的把控:编剧提早让温情、温宁出场,并设定了在清除水行渊时变成傀儡的一幕,为他以后成为鬼将军埋下伏笔。通过此处改编可以看出,依照魏无羡的性格是乐于助人的,但又不会究根问底让人难堪,在行为处事上做到了扶弱而又洒脱的性格。当然有的人说,如果他问到底,追究到底,也许温氏的阴谋能提早知道并自卫反击,但他心知本性善良的温宁和帮助过师姐和江澄的温情是温氏少有的明事理之人。他心中明白却不说透,聪明通透如他知晓问不出来也断不会强人所难。十六年前和十六年后的时间顺序的改编让没看过原著的人能更容易了解剧情,但又没有改变原著中各个事件场景发展中层层递进,节奏紧张的气氛,该拍的能拍的剧情都一一呈现给了观众。别看剧迷们整天喊没看够,不想结局。但如果真让他们看一部剧情拖拖拉拉,就一个人找另一个人跑几步探头探脑的镜头都要演个5,6分钟的话,我想这部网剧也不会这么火爆了,甚至被原著粉骂都是有可能的。
从《陈情令》逆袭豆瓣评分到剧终热度不散的火热程度来反观影视剧最近几年的非正式历史剧题材的市场。更多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影视剧市场有一种别扭的思维:让观众去适应影视剧的口味和内容(像大爷一样,我拍出来什么样你们就要看什么样的剧,反正我已经卖给电视台或者网络平台挣钱了,你们要适应我的拍摄方式继续看,不看拉倒),而不是适应观众的喜好,价值观和观影感去制作一部剧。毕竟现在的观众群体,无论是11、12岁的少男少女,还是20、30岁的中青年,通过互联网多渠道的学习,横向纵向知识、文化多方面和世界的接轨,自我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快速发展,这也是我国发展的潜力和骄傲。但是,如果影视界的文化主流单方面的没有随着受众群体的思想觉悟和逻辑能力的提升而提升,而是强迫性的让观众接受影视剧的逻辑思维和叙事能力,那么《陈情令》就给了大家很好的当头一棒!特别是相对于某些资本以为通过人为的制造话题,营销号洗脑的方式就能带火一部剧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毕竟现在的观众也聪明一些了,能够更多的了解影视圈背后的利益链,因为有需求所以有市场,资本方出资圈钱可以,但也别拿观众当三岁小孩来逗弄,观众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带节奏去傻傻的捧脑残剧。当然,为了现实中的生活也没那么多时间。但是,真正的一部良心剧制作,观众群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情感的表达也是真实的,虽然也有一些背后操作也无可厚非,但最少评论的人中70%以上是真实也足以让它进入豆瓣评分人数最多的榜首。这里就不得不替《长安十二时辰》叫冤了;这也是一部制作班底绝对精良的电视剧,特别是从一开始的唐女推窗,滑镜到窗下整理灯笼的仆从,再聚焦到带刀大爷走到城门口,这种一镜到底的干净、顺畅,瞬间让我身心通畅,也震撼非常:为开场的精致,为镜头的流畅自然感,为即使是配角的动作细节的设计感。豆瓣评分给这部剧高分是理所当然的,但评分人数实在是因为受众群的不同而不同,毕竟在我周围看这部剧的人中,大龄亲人就没学会在豆瓣上评分,高学历的例如某专业博士类的也会赞叹一声拍的好,进而深入讨论剧中人物,但也不会特意花时间去评分。所以,受众群体的不同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评价出一部剧的剧情和制作的好与坏。
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不会轻易被资本市场带跑偏的,这些也需要那些买剧本和投资制作网络原著IP的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商提前做好方向设定和回收红利趋势的预估。作为单纯的观众而言,什么时候中国的影视剧能够像欧美电影制作一样精益求精,像詹姆斯卡梅隆为了《阿凡达2》的制作花个2、3年去准备,《骇客帝国》系列也是经典中的经典,肯花时间精力的国外系列作品能够长盛不衰也是有道理的。希望《流浪地球》会是中国系列电影的一个开始而不是昙花一现。

再说说剧中的角色,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是有点儿期待的,但也就当普通的下饭剧看一样。第一集觉得魏无羡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蓝忘机的造型确实很出戏。演员王一博的长相真的不适合高发髻的古装,强烈建议以后王一博的古装服装化妆师,千万不要再做出拉长脸型的古装了。因此,一开始我期待更大的是《晨汐缘》,毕竟是《三生三世》的同系列作品和同班底制作,至少世界体系成熟,道具背景都很讲究,叙事逻辑符合人物设定,演员也是实力派不会很出戏,不失为一部宜茶宜饭宜休闲的好剧。比《陈情令》早几天上线的《长安十二时辰》也是让我心生自豪,是那种值得感叹一句我国的电视剧已经这么优秀的自豪,但剧情实在太紧张了,看的我容易忘掉有吃饭这件事,一集结束后对剧情紧张着急的我后脑勺累的感觉。所以我还是不适合看史剧题材,大夏天的何必自己让自己焦躁如此。《陈情令》上线后,和《晨汐缘》一起追了5、6集,发现《晨》还是老套路,女主前期少女设定活泼可爱,中期开始进阶,各种大神拯救,虽然可以看,但节奏有点慢想等更多集一起看会好一些。然后的然后,就在7、8集后,在《陈情令》的坑底躺平了。
肖战演的魏无羡是让我坚持看这么多集的主要原因,剧情对原著的细节还原让我更加情根深种。因为很久之前已经读过原著,所以大概故事主线还记得,但能拍摄细腻到,两男主见面打斗后还回头看刻在石壁上的三千家规,这一镜头就足以打动我,更何况我后来又对照了小说,竟然台词都一字不差。因为按照以往网剧的制作水准来说,有些细节用语言说出来,交代了有这回事情,然后就没有实物镜头了。比如他们屋檐上打斗时就说了违反蓝氏家规,之后听学再说有三千条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真的放个有三千条家规的石壁道具让魏无羡亲自回头看,就这种不遗漏细节的情景表现和道具表现,还穿插的如此顺畅自然,这种抽丝剥茧的细节处理也是让我被深深吸引的原因。
虽然我现在已经从《陈情令》的毒入心腑阶段挣扎出来了,但回想起当时追到40集的时候就已经把前面剧集刷了两遍的疯狂行为和心底对剧情的殷殷期待,仍然被自己的行为震惊到了。即使已经从坑底爬出来了,中毒迹象也减缓,但剧荒的现在第一想看的电视剧还是《陈情令》。无它,只因那潇洒不羁,天生带笑的魏无羡;只因那生死相交,只为等一人的蓝忘机。因为没有,所以渴望;因为坎坷,所以珍惜;因为向阳而生,所以心生向往。因为肖战成就了魏无羡,因为魏无羡认识了现实中向阳而生的肖战;因为王一博而理解了蓝忘机,因为蓝忘机而记住了舞台上的王一博;因为五大家族而了解了这个仙侠世界里的爱恨情仇,因为这些爱恨情仇而记住了这个陈情世界里多才多艺的演员们。
作者在原著的字里行间赋予了这些人物神魂:师姐的温柔信任,江澄的道义两难全(刀子嘴豆腐心),蓝曦臣的温文尔雅,金光瑶的可怜、可恨、可惜,聂明玦的正义霸气,聂怀桑的隐忍心机,金子轩的傲气凌人,温情的无奈医心,温宁的单纯善良,薛洋的阴狠决绝,晓星辰的清风明月,宋岚的傲雪凌霜,苏涉的卑微忠诚 ,蓝思追,蓝景仪和金凌这些小辈们的聪明伶俐和骄纵任性(特别的是欧阳子真这个小门派的少主,对事情判断有着自我意识,没有人云亦云。那种和魏无羡相似的风格让人刮目相看。)。在《陈情令》里的世界中,我们对每一个角色都恨不起来、都身感戚戚然。就像大多数观众感受的那样,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让人又爱又恨,情难自已,无从辩驳,这些故事有时候更像是把现实世界中人物的悲惨、无奈、逼不得已都放大了而已。于是,当我们看到饰演这些角色的青年演员们在现实中也和《陈情令》中的角色一样有情有义,相互扶持,不忘初心时,观众们自然而然的打破了次元壁,欣然的接受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也把我们对《陈情令》中每个角色的情感延伸到了现实,虽然这样对双方都不太好,但看到他们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样子,短时间内也安慰了观众对于《陈情令》世界中某些情节的某些遗憾。这也是当剧粉们在发现他们没什么污点的情况下,希望多才多艺又高颜值的主配角组团出道的原因。在剧粉的心理,希望他们时不时的同时出现在镜头前,让剧中所没有的大团圆结局影射在现实中的演员身上。无论他们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子,只希望他们能在现实中也守望相助。千万不要有乱七八糟的违法事件的发生,不然真会让因为你们而向阳而生的陈情剧迷们深感遗憾的。
通过此剧,再次感叹:学霸都是和学霸玩儿在一起。魏无羡古灵精怪,调皮捣蛋,摸鱼抓鸡,上山下江无所不玩儿,却仍然能在云梦江氏中保持学业第一,在姑苏蓝氏听学中对答如流。而与蓝忘机切磋剑术不分上下,就像现实世界里学校的年级考试第一第二的争夺战一样互相不认输。虽然这是剧情设计,但这也是各大家族子弟楷模――泽世明珠蓝忘机最初能记住这个人的原因。而且重要的是两人本性中锄奸扶弱的侠义之心,如果魏无羡不仅所学无术,而且仗着家世嚣张跋扈如温晁,即使年少时没有犯过杀人放火的大错,再怎么招惹蓝忘机也都会让蓝忘机愈加厌恶甚至憎恶的吧。就像现实中,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任何一项特长,还霸凌同学,像这样的少年估计也不会和学霸有什么交集了。另外就是魏无羡在符咒上的研究略胜一筹,在符咒的辅助之下才让蓝忘机有了第一次醉酒,才能在云深不知处有难时帮助蓝忘机甩开温晁,这也成了两个人相互帮助并逐渐欣赏对方的原因。就像在学校里成绩第一第二名中的第二名是计算机编程高手,在参加不同的比赛中和第一名相互交流学习并帮助第一名弥补计算机方面的不足共同获得奖牌的过程是一样的。
当然,所谓学霸也不一定非要是在学校读书中的最强者,说不定是其他特长方面有着坚强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实现了比同龄人更高成就的人。像王一博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跳舞并为之坚持到比同龄人更优秀的地步,直到成为中韩组合中年龄最小却是最早进组的人,而且他的毅力也不输给比他大几岁的同队队员们。像肖战,从小学画画并坚持到大学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毕业后成为了设计师,还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即使肖战意外参加选秀成为年龄最大的成员但也凭借毅力和坚持很好的完成了各种训练和团综节目。相似的选秀经历,相似的舞台经历,让王一博和肖战在演员这条道路上早早的相遇了并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努力了,也幸运的遇到了好的剧组和制作。于是,他们成就了彼此。
如果说魏无羡的一生是一部长篇作文,难么那句“愿我魏无羡,能够一生锄奸扶弱,无愧于心”就是点题之句。而在雪中的自我感慨也道尽了魏无羡这篇作文的前因后果,成为前后串联之关键,也为之前的所有的分层故事做了一个总结;包括前世围剿乱葬岗,穷奇道截杀和后世的义城篇。同时,也为之后众仙家门派再次围剿乱葬岗做了一个引子。可以说编剧将剧情改编的既符合原著主角的性格和世界观,又更能让没看过原著的人循序渐进,让人有种剥开层层谜团后豁然明朗的通达之感。特别是在雪景中主角说着和原著一样的台词但又赋予了雪中竹林这种凄凉的情景,用竹林做背景表达了如竹子般坚韧的君子坦荡荡的情怀;“世人只不过需要一个借口而已,或者说一个靶子,一个人人喊打的靶子,有了我,他们就能同仇敌忾,就可以自命不凡。“
原著本身感人的不只是剧情,还有根据剧情延伸出来的经典台词。这部剧能够把原著中的台词几乎完整的拍出来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无它,只因原著中总有那么一两句话在不经意间就能触动到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各个年龄层的人总有那么一时片刻可以套用它的语句“年轻人,人这一辈子呢,有两句话是一定要说的,谢谢你和对不起“。简单易懂,通透明了,对于再活一次的魏无羡来说也是在对少年的魏无羡说的:没来得及对永远相信自己的阿姐说一声谢谢,也永远没有机会对被误杀的金子轩说对不起。“你的憎恶与仰慕都如此的廉价,怎么好意思拿出来叫嚣“,普通人很难说有没有被仰慕的时候,但人在世上走,有些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看你不顺眼的人憎恶,那这句话就可以那么犀利的直击对方了。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又何必让垃圾人影响到自己积极向上的本心。保有初心,出走多年,归来仍是少年也是本剧隐藏的本意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当我们仰慕某些人的时候,那敬仰和喜爱的是对方的什么;是长相?是穿着?是成就?是个人行事风格?还是人格魅力?是口耳相传中别人形容的人?还是你亲身接触交谈过的人?是他辉煌灿然短短几年的人生经历?还是一生默默无闻的坚持和对自身成就的淡然处之?我们在人生初期总会有那么些让我们仰慕的人:或文人,或将军,或科学家,或政界领袖,或娱乐明星,或富商名流。但要分清敬仰的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分清要学习这些人的哪些方面,不一定会像这些人一样人人皆知,成功而又伟大,但至少能给我们一些指引,告诉我们有一种人的路是这样走的,那自己走人生之路的时候就可以有个借鉴了。如果你只是“仰慕”感叹一下,随之一笑而放在脑后,那估计就不包含敬仰这个人在这个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了,那也只能是单纯的喜爱了那么一下而已。之所以深究要仰慕的是什么,是因为有些东西的生命力是短暂的,比如说时尚,一两年的变化可以翻天覆地,今年的新款,明年的破抹布,毫无主见盲目的跟随,也只是被上层时尚决裁者圈钱的工具而已,在他们看来也就是被控制的提“现”木偶而已。但如果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你可以跟随他的人生轨迹观察,而发现这个人在他的领域成功是有道理的,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坚定这样的信念。比如说魏无羡的扮演者肖战在某一个采访中说过“从低谷中而来,便不再害怕会失去什么”这句话没有说一定会失去所有,或者未来再有的人生低谷,重点是他不再惧怕遇到低谷,因为他即使再次失去什么回到低谷了,也知道怎么才能走出来,能从低谷中走出来一次就能从另一个低谷中走出来第二次。纵观肖战成为演员的道路,可说是幸也不幸,幸有其不好不坏的嗓音,校草级别的外貌,和努力上进的信念和行动。不幸因出道时年龄偏大,成立组合后的不温不火到组合的解散,以及公司的不重视。前者是演艺圈新人们必有得特质,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优势,所以他一直说自己是普通长相也并不难理解(不希望捧杀他);后者可以说是他人生低谷的原因但也不尽然,最少他遇到了李宇春和舒淇两个很好的不同领域的导师,并成功以组合出道了,毕竟还有那么多被淘汰的人在圈外挣扎。但组合解散,成员各自发展后,他决定成为演员这条路确实是他自己走出来的,如果他退一步还是可以做设计师,成立摄影工作室,但他没有,他决定做当时那个阶段他所热爱的事情,做他想做并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他开始疑惑但还是想做的演员事业走去。自己找资源,自己飞来飞去各种试镜,自己找表演老师,通过他这些行为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找出路,向阳而生的状态,比有些小鲜肉还没在事业中有多大水花就开始乱交堕胎的要正面多了。“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让我们一起变成更好的人吧“
《 陈情令》已经大结局了,故事里的人们有了他们各自的归处,肖战说:“把魏无羡还给他心爱的人吧“那个世界的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也许在那个世界里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开心的,温馨的,惊悚的,悬疑的,轻松快乐的,还有脉脉长情的。但终究我们无法再探究也不能再去他们的江湖分享喜怒哀乐了,我们与他们的世界就此分道扬鞭,聚散终有时。感谢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世界,就像肖战说的“好好过,嗯,就是好好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