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小孩子是什么感受?

家有一个智商高的孩子,可喜可贺,你不用陪太子读书挑灯到深夜,不用经历“一人写作业,全家鸡飞狗跳”的易爆场面。
然而,生活总爱埋下伏笔。
家有一个情商低的孩子,你或许不用与数字、自然、万物为敌,却要陷入与人交往的困惑与混乱中,剪不断,理还乱。
昨天娃回来,又向我提及班上女生给他取外号拿他开心取乐的事。我长叹一口气,真是人生三千烦恼,烦不胜烦。想保住仅剩的几根头发,真心不容易。
一联想到上学期的事,我就头痛。不知怎的,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暗波汹涌,什么女生的小报告、家长的告状接连涌来。娃还一脸懵逼,就卷入了人际纷争的漩涡中心。
老师口中的案情是这样的:上音乐课,孩子们高声齐唱“亲亲我的红领巾”,我娃唱到动情处,居然去亲同桌的红领巾。对方家长觉得孩子品行有问题,要求老师给个说法。 瞧瞧,已经二年级了,又是涉及男女关系的大问题!来电语重心长,我感动之余,只能尽力配合老师。
摆在我面前的挑战是,要用极简极形象的方式,让孩子轻松掌握“避嫌”这一人类交际学的高端词汇。绞尽脑汁一下午,我终于想到以“瓜田李下”这一成语作为切入口。我巴拉巴拉一通发挥,口水四溅,金句频出,结尾更是出彩:女孩是刺猬,所以你不能碰,碰了会扎手,懂吗?言罢,我抬头,目光相遇,却只看到孩子眼中似懂非懂、茫然困惑的眼神。
其实,那位家长大可不必上纲上线,着急下结论。男孩和女孩的心智发育存在差异,并不同步,大体相差了两年,而我家娃即使扔在男孩堆里也属于相对晚熟型。
据我观察,当很多女生已经懂得观察微表情,揣摩老师的喜好,当老师在与不在时熟练切换两种状态,甚至掌握站队、权衡利弊等高阶操作时,我家这种情商发育还停留在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单细胞直肠子阶段,一派天真无邪,幼稚呆萌。
那段时间,孩子在学校承受了很大压力。我为小人儿的人际关系担忧不已,每天起床都发出哲学二问:今天能不能好好说话?大家还能不能愉快交流?
给他起外号这事,娃一直很生气。他觉得起外号是不对的,但他没办法阻止。即使被群嘲,他也不想打小报告,不会反唇相讥,更不肯武力相向。笨拙的他唯一能做的是涨红了脸,又气又急地直跺脚。这样的反应无疑让好事者更加得意并乐此不疲。而对于孩子,他的世界里最大的烦恼莫过于此。
我看着揪心,便给他支招。遇到这种情况,要么冷处理,不闻不问不作反应。要么热处理,把带头闹事者狠狠教训一顿,保证从此耳根清净。

说实话,从小到大,娃的学习从没让我操过心。一直困扰我的,是娃如何才能不受欺负,在复杂的人情环境中他该如何自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孩子间,亦如此。在幼儿园,一个心机girl的表演曾让我目瞪口呆。若不是亲见,你真的无法想象一系列成熟老练的操作会出自一个孩子。
相比校园暴力,有时候语言霸凌更可怕。实施者往往有充分的借口为自己开脱,老师也常常忽视。当遭受一群人的嘲笑、讥讽、排挤和故意不配合,这种无形的压力大人都消化不了,遑论一个孩子。

从小,娃的交际史就是一部母亲的血泪史。
他从小就不爱玩具,声光电多炫都引不起他的兴趣。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把他的玩具拿走或是弄坏,他既不抗议,也不吭声,一脸淡定。
他更享受一个人静静地摆弄数独、魔方、磁力片这些益智游戏。一次,我们和朋友一起去商场吃饭。我们径直穿过一片玩具区时,朋友惊呼:“天哪,我以为你家孩子一定会吵着要玩具,没想到,他连看都没多看一眼!”
小时候,带他去游乐场。面对那么多新奇有趣的项目,别的孩子都兴奋地跑来跑去,恨不能挨个玩一遍。我家娃选定一个项目后,就再不肯离开。接下来的两三个小时里,他就守着一个项目,一遍遍重复地玩着,乐此不疲。可怜陪在一旁的老母亲我,以树的姿态站立,快站成了化石。
他说话比较晚,起初话不多,害我一度担心是不是自闭症。刚去幼儿园时,孩子也不大肯讲话,遇见喜欢的小朋友就直扑过去,吓得人家大叫:“老师,他打我!”万幸的是,我们遇到一位美丽睿智的老师。在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下,我娃不仅在幼儿园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他的潜力也得到很大激发,幼儿园成了他快乐的源泉。娃认字早,记忆力好,学东西快,俨然成了班里的小小老师。
有时从幼儿园回来,他会开心地给我看他收到的礼物。这些礼物要么是园长妈妈准备的,要么是班上孩子过生日送的。然而我留意到,他拿回的礼物总是很丑,还有破损的,有颜色粉嫩的。我一追问,才知道,班上小朋友常拿自己不好或不喜欢的礼物和他换,他也无所谓,基本照单全收。我暗搓搓地提醒他:“这个玩偶好丑哦。”他一脸天真:“没有啊,我觉得它很好看。”
不仅吃亏了不自知,就算发生冲突也不懂还击。在院子里玩时,难免会遇到个把霸道不讲理的孩子。我深知自家孩子不谙人情,太过纯良,早早便送他去学跆拳道。一为强身健体,二为自我防御。然而就是有孩子,即使被打也不肯还手!他只会眼泪汪汪地喊:你不能打人… 刚开始我也怀疑:这孩子是傻吗…慢慢才了解,孩子是在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打人是不对的,就像过马路闯红灯不对一样,别人犯了错,但我们不能跟着犯同样的错。
我家耿直boy,脑子一根筋,你说什么就信什么。娃初学钢琴时,有些闹情绪,一度消极怠工。见状,我火冒三丈,大吼道:“以后都去琴行练琴,在家不好好练,让老师盯着好了!”十分钟后,当我发现屋内不见娃的踪影,吓得赶紧出门去找。幸好,在小区门口,遇上被保安拦下正欲独自出门的娃。我又气又急,他反倒一脸呆萌:不是你让我去琴行练琴的吗? 上小学后,由于孩子心智的不成熟和男女认知的剪刀差,接连发生了几次误会。童言无忌,有时也置人于窘境,给人造成难堪。
比如,带孩子回老家看太婆。初到乡下,一切都是新奇的。孩子口无遮拦:“妈妈,这里好穷哦,连垃圾桶也买不起。”又比如,孩子课堂上举手,本来是好事。但如果次次都举,频率过高,也似乎给老师造成了困扰。
一次,孩子怯怯地问我:“妈妈,老师说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这红色的真的是血吗?”说来也不能全怪娃,谁叫语言是一门如此复杂的艺术?娃只认得白纸黑字,他哪晓得除了字面意思,还有什么引申义、比喻义、双关语、正话反说、话里有话…中国话寓意之深,智慧之妙,岂是一个小小的呆萌钢铁直男能理解的。
情商不高,固然给孩子的成长平添了很多风雨,也人为增加了不少阻力。但仔细想想,也不尽然全是坏处。

因为并不真正懂得低调、谦虚,相较同龄人,会显得更自信。不限场合,不分时间,娃常常一言不合就开始夸自己。“你知道吗?我是我们班的音乐王。我的唱歌是最好的。”“最后一轮决赛在北京举行。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北京呀?我好想去呀!”
因为凡事不会想太多,自然没有那么大压力。每次参加比赛,孩子大大方方就去了,不会紧张,也不怯场。他在台上的游刃自如,连我都自愧不如。
因为不那么在意外界的眼光和看法,会活得更加率性自我,不压抑,不掩饰,想哭便哭,想笑便笑。一次,娃委屈大哭,一个小姑娘奶声奶气地劝他:“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不要哭了。”娃顿了顿,觉得还是委屈,于是继续哭。 “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所以,拥有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娃,生活有痛苦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幸福。
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我的孩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勇敢。愿他的生活有软肋亦有盔甲,善良地有原则,温和地有底线。愿他拥有一颗温和纯良的心,亦拥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
Nov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5 2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