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如:素描第一课 ——附中高四年级课堂笔记(之一)
马玉如:素描第一课——附中高四年级课堂笔记(之一)
1965年8月31日(星期二)高四年级上学期开学首日,在素描专业第一课上听马玉如老师的讲课
/范达明记录/
上课和工作一样。
要了解党的政策,同学的情况,而我两方面都很差。
我了解很少。名字我晓得,面孔也熟,就是名字和面孔统一不起来么。希望同学多提要求、意见,使熟悉、相互适应的过程缩短。
要教好,首先要向同学学习。希望专业课代表特别要多提意见。
素描课是美术学校的技术课,同创作、其他都有关。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无产阶级的美术战士、革命接班人。从来业务不脱离政治,业务为政治服务。讲讲容易,做做难。
把剑打成犁;铸犁为剑——鲜明对比。
素描是技术。抽象的技术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技术教员是有阶级倾向。
我们反掉了模特儿,不再在旧范畴里钻来钻去。各方面要突出政治。
文艺是精神产品,要么不给人看;一看,就要起作用——不是好的作用,就是相反的。
阶级教育展览会感动了所有贫下中农,三分之二人流了眼泪。
文艺工作的性质要求,一定要突出政治。但文艺创作的活动是个人的活动,所以比较容易滋长个人名利思想。若放松自己改造,很危险。刘绍棠例子。
要突出政治,经常不断地端正学习目的。
本学期素描授课计划:
(1)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进一步[端正]学习目的性、自觉性。
(2)在原来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对]人体基本结构、运动规律的理解,重点头、手、足。
(3)配合宣传画教育,掌握素描明暗规律。
共48课时,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石膏人物胸像 12课时
第二单元:配合宣传画,用明暗、线条表现 13课时
第三单元:默写
第四单元:手脚写生(复习性)
第五单元:风景写生(按理是一年级的)
同学可以提意见。目的是上得有理。
任何一门知识,研究下去是无限丰富的。但我们学习时间有限。这中间要考虑在有限几年时间内如何学好——很重要的问题,[是]要掌握:
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表现方法(思想方法指导)
这几个基本原则再写一下:
(1)理解地看,理解地画
(2)整体地看,整体地画
(3)看得立体,画得立体
(4)既要画得像,又要画得活
(5)艺术地看表现对象
归根结底是[这]五条。
第一、二、三条,包括了规律性问题,造型知识;
第四条,根本是要表现客观精神状态、运动感、活;
第五条,艺术性。
我们可以重点讲几条,但总联系到一切。
我们第一、二单元主要是明暗规律的掌握。我们讲的明暗,并非意味[着]线不重要。[两者]都是表现手段。
下面很扼要地讲——
掌握明暗,加强形象的真实感。
光线和物体是构成明暗的两个条件。
明暗变化,原来就是对象中每一个平面反射出来的光量[变化]。
光线讲三个东西:一是光源距离该平面的远近;二是光线的角度;三是物体离眼睛的远近。
理解,就是能懂得,能解释得通。
物体本身明暗分布规律:
明暗五调子,先分明暗两大面,再分出高光(明)、反光(暗)。
最深处不在暗部,而在明暗交界线上。
反光问题:反光在明部中间色后。
对比问题:用此可表现无限的自然界中的强烈色素(造型术中的辩证法)。
在差别微弱的东西中,找出主要的东西来画。
几个石膏还不够理想,但也可以磨练我们。
三条要求:
(1)基本形与动势正确;
(2)大的明暗关系正确(少画中间色——不要太画满);
(3)抓主次(放弃一些次要的)。
对象没有摆,我认为老师与同学可以一起摆,为了画得好看、明确。
2019年9月22日17:30录入电脑于杭州信义坊
据本人“扎记3”(1965.5.17-9.4)原始笔记文本
纪念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建校90周年(1929-2019)

附录:相关日记两篇
1965.8.30 星期一 阴雨 1214
上午开学典礼,方校长做了报告。
下午由邹永治、励国仪两同学传达了在暑假期间他们参加市五次学代会的精神。
晚上迎新晚会。严幼俊老师的“新疆舞”博得了人们的欢迎。
1965.8.31 星期二 阴 1215
今天开始正式上课。专业素描由马玉如老师教。讲得很好。画工人胸像是为宣传画创作服务的。
下午政治课(上午也有一节)。
体育游泳我未去。筹备《号角》第一期。已有12篇稿子。
《号角》和其他学生会工作均由高安保老师负责。
我借了两本中电版书籍:于敏的《炉火集》和(印尼)巴赫迪亚•夏基安(电影协会主席)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电影的发展道路》。缝好厚的一条被子——我感到这是“事在人为”。
我准备写一些思想问题的稿子。针对上学期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毛选。
看《鲁迅全集》2。看《高老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