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丰收时期(二)

“昆仑”群体与社会批判影片 1、《八千里路云和月》 由史东山执导,这部电影是联华影艺社成立之后第一部拍摄的影片。该故事利用双线叙事结构,一方面讲述救亡演剧队的队员夫妻抗战胜利回家后,生活困窘,接连遭遇打击;另一方面,讲述夫妻的表兄在此时大发国难财,做投机生意。这部电影,将两种不同的阶级生活置于同一时代下,具有极强的纪实艺术风格。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2、《一江春水向东流》 由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该影片围绕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体现了了一个时代、社会的变迁。故事讲述工厂的女工人与一名老师相爱。抗战时期被迫分离,老师参加救沪队,但也备受磨难,流浪街头,后来在故交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投机老手,抛弃了原来的妻子。与此相对比的是,老师的弟弟与妻子一同抗日,胜利之后,一起留在根据地教书。电影中两条主线、一条辅线相互,交替,塑造了忍辱负重、通达贤惠的女性形象。在叙事上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 3、《万家灯火》 由沈浮执导,将时代的黑暗与不合理蕴藏在家庭琐事之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战后国统区百姓的生活。 4、《乌鸦与麻雀》 由郑君里导演、陈白尘编剧,以寓言式的标题概括了统治的黑暗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困境。作品中最富有特色的是人物的群像描写,将小市民的两面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电影的场面调度的镜头处理,和细节运用十分的灵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5、陈白尘 江苏人,剧作家,他的作品以讽刺幽默见长,善于用不同人物的性格来勾勒社会现实。 6、《丽人行》 田汉创作的,影片由三个女性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经历和命运组成。表现了创作者对于反抗现实,对抗命运的新时代女性的歌颂。同时,也体现出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女性的不公。 7、《三毛流浪记》 由阳翰笙执导,电影的原版是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该电影,用对比讽刺的手法,描写三毛的流浪生涯。大大地披露了当时社会宣扬“儿童是国家未来主人翁”的虚伪。 8、《新闺怨》 由史东山完成,影片以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为切入点,贯穿了整个社会的现实与不公。表现出当时妇女问题的复杂性,披露了社会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