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控看展记#清华艺博“与天久长”之盛唐篇(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专题:法门寺文物(下)

上: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下:鎏金双凤纹五足朵带银炉台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和银炉台原来是在地宫后室,唐懿宗供奉。工艺采用了錾刻、钣金、鎏金、铆接等方法,为唐代同类金银器最宏大的一个。香炉、炉台成组配套出土,这是第一次。
灯光太暗,扒两张图你们体会一下这个精美程度——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炉外底有錾文“咸通十年文思院造八寸银金花香炉一具,并盘及朵带环子,全共重三百八十两,匠臣陈景夫、判官高品臣弘慤、使臣能顺”。

图片源自网络。鎏金双凤纹五足朵带银炉台,炉台下有五只独角天龙兽足,以销钉铆接绶带盘曲而成的朵带环于两足之间的腹壁外。外底錾刻:“四字号”。

鎏金双凤纹五足朵带银炉台台面纹样

华丽丽地合体!这套熏香器不仅产地明确,制作年代清楚,錾有铭文,而且器形雍容华贵,纹饰精致富丽,代表了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
这个不是我拍的问题,展览中就是这样倾斜,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不突出一下那个提梁?笼壁球路纹上有十九对姿态生动、翱翔自如的鸿鹄,盖沿与口沿上下鎏金,笼足为三瓣花朵形状,精致华美。还是先上一张官方图:

图片源自网络。这张就能看到提梁了。
可是,这件精美异常的鎏金镂空银笼子是做什么用的呢?
爱茶的朋友们注意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众多国宝中,有一套完整的唐代茶具,据出土的《献物账》碑载,供奉茶具为:
“笼子一枚 ,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二十两。盐台一副,重十三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琉璃茶碗、柘子一副……”
你大概已经猜到了,这件异常精美的鎏金银笼就是碑文中提到的“笼子一枚”。熟知茶道的朋友都知道唐代的饮茶习俗与今日大不相同,囿于篇幅,本文不过多引申,仅就这件文物的用途略说一二,这件茶笼是唐代茶道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用来盛放茶饼。一般都要挂在凉爽通风处,以保持干燥。当茶饼潮湿时,茶笼也可用于焙炙。

图片源自网络。唐代御用金银茶具组,它们被誉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规格最高、配套最完整、工艺最为精美的茶具宝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它们各自的用途。
继续——

图片源自网络。这张彻底拍糊了,为了不给大家留下错误印象,直接去网上扒图了囧。文物名: 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唐僖宗供奉,这个拉文克劳蓝太美了……(起开,又走错片场了!
继续——

鎏金双鸯团花纹双耳大银盆,集浇铸、模冲、煅打、錾刻、鎏金、铆接等先进工艺于一体,制作精美,造型宏大,纹饰工整细腻,线条舒适流畅。特别是盆壁内外的錾刻,似透雕而成,为唐代金银器之极品。
大唐国运此时固然不佳,不过金银器皿的制作工艺水准却达到了巅峰,这件大银盆应该是与“浴佛”仪式有关。

图片源自网络。大银盆的细节赏析。
其实这件文物也是唐僖宗供奉。874年,新即位的唐僖宗遵父唐懿宗遗命,将佛骨舍利送回法门寺,并以数千件绝代珍宝供奉。佛骨回到法门寺后,地宫被永远关闭。同年,黄巢之乱爆发,长安沦陷,僖宗仓促间逃往四川……
33年后,唐哀宗被废,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就此谢幕了……
但是,我们的故事并没有讲完……
敬请期待盛唐篇的下一专题。
下篇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