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 | 英国喜提“黑科技”助力地铁安全!远离侵害须知哪些?
在英国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怎么防范?
——九牛问津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铁几乎是没有乘客安检这个流程的,只要买票进站即可,因此在日本、英国、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韩国大邱等地区都发生过严重的地铁纵火、释放毒气、爆炸案件。这些地铁恐怖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近期,英国政府花了约莫4万英镑购入安全扫描仪,每小时能扫2000名乘客,最远可探测到30英尺,通过“热成像”可以直观地看到藏在衣服下的枪支、刀具和爆炸装置等,可以有效减少争议安检过程,解决了工作节奏快、大城市安检效率慢的问题,让不法分子无处可藏,大大减少犯罪率!

目前安检装备已经在伦敦的斯特拉特福德站(Stratford)首试运行,网友直呼,希望设备尽快正式投入使用,并且在各个地铁站配置。 虽然很多学长学姐表示,相比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英国治安好得多,但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国家,留学在外还是谨慎为妙。那么,在英国应做好哪些安全防范呢?
可住校尽量不外宿
1)校内住宿须知
一般而言住在学校宿舍较安全,因为安保设施齐全,有保安值班。如遇意外事故,有紧急通报系统。不过,私人财物仍须小心,离开房门,无论上洗手间或接听电话,都应随身携带钥匙并锁好房门。(小编有朋友就发生过洗个澡房门未关,电脑丢失的情况。)
另外,英国宿舍并不都会区隔性别分配宿舍,所以女性同学也必须提防性骚扰或受性侵害的情事发生,万一有这方面的顾虑时,最好立即向学校报告。

2)校外住宿须知
若需在外租赁房屋,除了对同住室友的了解,住所附近的治安与便利性,特别提醒来英中国留学生,谨防不法机构或个人借租房之机非法行骗。
请同学们在租房前,仔细了解英国当地出租和租住房屋相关法律规定,可查询大学推荐的租房信息,也可通过各地学联了解当地租房情况,务必通过合法渠道租房;签署住房合同要特别慎重,并保护好个人银行信息等。如不慎受骗,请及时向当地警方和所在大学报案,寻求帮助,并向驻英使馆、学联等机构通报情况。
重要建议:租客与房东签订租房合同时,关于租房的押金,同学们请要求你们的房东把租房押金存放在 DPS (The Deposit Protection Service) 务必要求房东保证押金存放在第三方机构,以避免在退房退押金出现各种纠纷!
户外出行需谨慎
初来乍到的英国留学生容易迷路,出行时多会选择市内交通工具,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候,很多危险难以预料,但不要乘坐不认识的人的交通工具,尽量乘坐出租车或者公共交通工具。
平时勿带太多现金出门,钱要分处放置,若习惯带手提袋,最好不要将现金、护照等重要证件集中放在袋内,在上下交通工具时应提高警觉。
无论男生或女生,夜晚出门都必须提高警觉,最好能结伴而行,尽量避免行经人少幽暗之处,或独自穿越公园与森林。

不管白天还是夜里外出,若是看到路上有喝醉了酒的,或者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的帮派份子等,应当避开他们,与他们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距离。
最让人头疼的还有青少年。面对英国那些熊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接触,远离,甚至不要理会他们用中文打招呼,那不是友好,那只是调戏的开始。
英国在春冬两季日照时间缩短,平均约仅有九至十个小时,此际应尽量避免夜出,以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出外旅游除了行前详尽的规划,最好结伴而行并告知其余本国同学与国内家人,切记莫忘交代行程、目的地等相关联络信息。
交通安全靠守法
对于开车族而言,迷路时勿盲目开车,以免误入“禁区”,务必先找人查询,不要随意下车,车上最好备有地图或移动电话。记住自己车子的停车位,注意停车四周的安全情形。如果是常去的地方,最好停在固定处。

车内勿留放任何能引人觊觎的东西,如皮包或提袋。不要在停车场处理或整理物品。不搭便车,也不载搭便车的人。油箱的油低于警戒线,应马上去加油,以免因汽油用罄,而动弹不得。
英国汽车行驶马路左边,与我们靠右边行驶的习惯大不相同,这是初来英国的开车族必须特别小心的地方。开车不要超速,喝酒不开车,开车前做好车辆安全检查并先研究好路线与路况,遵守交通规则并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
熟悉各种紧急求助电话
-英国报警/紧急医疗求助/火警电话:999
-非紧急报警电话:101
-非紧急医疗求救电话:111
-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44-20-74368294 (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不受理签证、护照、公证、认证等领事证件咨询)、+44-20-76369756(传真)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44-161-2247443(电话)、+44-7828529201(手机)、+44-161-2572672(传真)
-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44-131-3371790(电话)、+44-7766667116(手机)、+44-131-3378871(传真)
-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44-7895306461(手机)
本文为英国牛津大学【九牛问津】团队原创 (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团队由9名牛津大学在读硕博生组成,还包括几十名分布于英国 G5及罗素集团学校兼职的优秀硕博生。更多留学内容请关注 豆瓣小组 【英国DIY留学社区】,公众号【九牛问津】,或者个人号DY_941105。本系列文章旨在正留学三观,输出纯留学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