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心中的绿光
我有一段时间读小说,痴迷于剧情的丰富和复杂性,不看完欲睡不能。我甚至差点误以为这是一种爱读书的表现,以至于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也偏向于那些可以不停顿不思考的像洪水一样让人窒息的剧情,看的时候很尽兴,可是看完之后异常空虚,什么都没留下,像完成任务一样,期待快点有个明确的结局。
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创造结果,可是真实的人生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结局,不到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所看见的皆是心理安慰。可能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个happy ending的情结,但只有悲剧才能让人们记忆深刻,深入思考。好的作品会让人回味无穷,情节哪怕记不详实了,某些细节在某个时刻却会突然迸发在脑子里,让人忍不住想要拍手,想要分享。
我至今犹记得我初中时候读琼瑶,讲了一对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妻吵架后,早晨离家的丈夫,装睡的女主人,让人惊叹的心理描写,每次回想都很激动;我至今还记得《穆斯林的葬礼》里那个女孩去世时,简单而又深情的文字,一个生命的逝去真真切切让我痛心,在挤满人的公交车上潸然泪下;大学时读偶然看莫言的小说,简直是太魔幻了,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还有最近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每次想到就会觉得心痛的一个人物。
小说情节狗血简单,盖茨比作为看不出家世的军官和富家女黛西一见钟情。盖茨比参战后,黛西门当户对嫁给了继承家族财产的贵族汤姆布坎南,婚后汤姆出轨汽车修理店的老板娘梅朵(修理店老板威尔逊蒙在鼓里),盖茨比在黛西的家对面建造别墅,夜夜笙歌,只为引起黛西注意,尼克是黛西的表哥,小说的讲述者,帮助了黛西和盖茨比重逢,也见证了二人感情的悲剧……
让人惊叹的是它的很多描写和语言,巧妙地结构设计,巧妙的暗示,情节的照应,人物的刻画,精彩之处让人拍案叫绝。黛西虚荣自私,汤姆傲慢吝啬,威尔逊软弱本分,梅朵刁蛮势力,贝克虚荣高傲……它的电影版是我看过目前最美的电影,画面精致,人物选取合适,剧情恰到好处,两个多小时,我觉得不是“看”,可以用“欣赏”来概括了。
先来谈谈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岁月,政府颁布了禁酒令,消费需求却空前高涨,而盖茨比实际上也正是靠着见不得光的走私酒精行为发家致富的,这样子的一个人,怎么会了不起呢?
因为在彼时的美国社会,人人都追求金钱名利,尼克,在盖茨比葬礼上唯一出席的朋友,讲述盖茨比一生的旁观者,他跻身华尔街,像所有当时的年轻人一样想要去拥有更多钱财和物质享受,却不时觉得真实的生活本不该如此。他的道德自我审视,折射出盖茨比的与众不同——这个来路不明的富小子,在他风光的时候所有人都不请自来,可是他却从不与那些人为舞。执着孤寂的盖茨比,一心只想着自己心中的绿光——对黛西的爱,支撑着他所有的行为,并且至始至终从未改变。他努力跻身上流社会,伪装自己,只为求得因贫穷和低等身份而错失的爱情。而那些本身就是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其实并不幸福。
那就戴上金帽吧,假如能够感动她。……最开始小说题目有考虑过《戴金帽的盖茨比》……可是讽刺的是,用金钱和地位换来的爱人,怎么会长久呢?虚荣又自私的黛西,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抛弃了盖茨比,回到所谓的早已千疮百孔的上流社会,扮演者幸福生活的戏码,着实好笑。一场注定飞蛾扑火的悲剧,恰恰让盖茨比的执着和梦想显得那么动人,如果说人人都是金钱的奴隶,那么盖茨比则展现着信仰的光辉。
黛西不小心开车撞死了汽车修理店的老板娘梅朵,汤姆告诉老板威尔逊,撞人的是盖茨比的车,和梅朵鬼混的人也是盖茨比,可怜的盖茨比在等待黛西和他远走高飞的念头中,被穷途末路身患绝症的威尔逊枪杀,随后威尔逊也吞枪自杀。背了所有黑锅的盖茨比,躺在他诺大的别墅里,葬礼空无一人(据说只有他年迈的父亲和尼克出席),彼时,汤姆带着黛西和女儿正准备愉快地出门旅游……
盖茨比死前,一直在等自己最爱的黛西来电,他始终不愿意承认,黛西不可能会爱上真实的他。就像他固执地一直想让黛西亲口告诉汤姆,她爱盖茨比,不爱汤姆。可是黛西啊,只爱自己。电话响了,盖茨比眼睛里有光,他倒在了游泳池里……其实最后的那个电话是尼克打的,带着这份期待沉睡吧,爱人还是记忆中的美好。
“在我年纪更轻,见识更浅的时候,我的父亲告诉我,不要轻易去评判他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着同样好的条件。”这就是小说的开头,阅读的开始,尼克作为文中的“我”,用父亲的告诫让我们明白了他之所以站在盖茨比这一边的原因。不轻易评判他人,意味着对他人怀有无限的希望,而基本的道德观念并非与生俱来人人皆有。
在一百年前,在当时的美国,人们没法明白作者菲兹杰拉德想要传递的道德自省,而他想要告诉人们的,其实是最本质的生活——真实,纯粹。所有金钱欲望并不能够带来的恒久的幸福感,在追求梦想和坚守信仰的时候,能够得到。
2019年9月8日星期日 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