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或者正在创业的你怎么样了?
查看话题 >我是刘若琦 | 尚学社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是刘若琦,尚学社的发起人,出生于河北保定,大学的时候选择一个人去长春,因为那里一个人也不认识,很刺激。
大学毕业后考研,考完就去杭州工作,没想在骑自行车从杭州去乌镇的路上,接到研究生复试电话,一时之间想不通应该工作还是去念书。可转念一想,为什么工作和念书不能同时进行呢?就这样,在家乡保定与西安之间,边读研边创业。
为什么选择西安?大概是和长春一样,这里也没有认识的人;可是又和长春不同,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乐游原,内心惆怅的李商隐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马厂子”是唐代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关旅护送机构;“饮马池”是因京兆驿马匹在此饮水而得名;还有“洒金桥”“桥梓口”“北马道巷”等等地方,无一不在阐述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每天坐公交车听站名,就十分幸福了。
除此之外,我喜欢一切跟搏击有关的运动,跆拳道练到了黑带;喜欢读书,不求甚解,一天一本;喜欢旅行,想到一个目的地,就赶紧做攻略,以最快的速度出门。
归根结底,我就是喜欢做不一样的事情,喜欢让所有的美好在生活中发生。
当年的创业念头和心中的美好,都化作现实,逐渐出现了现在的映唐文化、尚学社、尚学社的咖啡馆、尚学社的酒馆、尚学社的健身工作室、尚学社的六间上房、尚学社in北京。
酒馆没开时,预售充值卡就卖出去了三万多;健身工作室刚刚确定了选址,就已经有30多个会员购买了预售课程。这一切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会员有关。他们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们的团队成员基本上来自会员或者会员推荐,因为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合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几年前我就对民宿念念不忘,想在终南山找一个地方,建一座漂亮的房子,但是一直被耽搁。直到前年冬天,在西安市区看到老城墙的时候,心里的念头才被强烈的唤醒。当初西安留下我的根本原因时城墙,后来创业,所做的一切,都发生在望得见城墙的地方。
最近一直在回想这些年,我用六年的时间做了六件事情,我31岁了,走的不算太慢也不没有很快,未来,我会把精力集中在民宿。
在尚学社,可以社交,也可以提供衣食住行。尚学社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尚学社最核心的东西是社团,社团的核心是人的集合,我们认为“君子,不器”,所以,尚学社可以包容很多,因为我们对外看起来是多元的。我们希望用20年时间,把尚学社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不妥协、不迎合、有态度、很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