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俗美蕴78:酒令
猜拳行令之热闹欢乐情景,如今在底层百姓中还能偶见,其中蕴含古风,但也只算古代酒令遗风中最“低级”的一种,原因在于它就是小学一年级算术,缺乏厚重文化含量。前蜀高祖王建淑妃徐氏是史上著名的“花蕊夫人”之一,她有一首《宫词》说,“新翻酒令著词章,侍宴初闻忆却忙”——看看吧,这“酒令”一般人玩得来么?所以今日学者仅研究唐宋酒令的文章就有一大批。

赵长卿是宋代皇室人,但厌恶豪奢生活,隐居江南。某月夜,他可能是和一帮文友在青楼的文艺沙龙里玩耍,饮酒行令后填《鹧鸪天》一阕,上片道——
宝篆烟消香已残。婵娟月色浸栏干。歌喉不作寻常唱,酒令从他各自还。
——其中“酒令”亦非一般人玩得来,除非他是柳永、陆游,至少也得是个秀才之类,而从“学历”层面看,古代秀才在人口中占比,远低于今天本科生。所以,学者们与我谈古代酒令,约等于对牛弹琴。好在我不追究其文化含量,更在意其趣味性。比如西汉朱虚侯刘章曾以军法行酒令,斩杀一个因不胜酒力而逃席的客人,够狠! 唐代的酒令盛行于士大夫生活,但其丰富与发展,有赖于宋代人,当时关于酒令的专著就有一大批。但中国最早的酒令据说是春秋战国时出现的“投壶”,有点像扔飞镖,简单性与划拳差不多,但它的文化意义有《礼记》背书啊!还有一种貌似简单的酒令叫“曲水流觞”,有魏晋时王羲之们背书。今人虽然可以模仿这两种酒令,遗憾的是难得真正的贵族与雅士来玩。须知,曲水流觞与《兰亭序》有共生关系。“遍地诗材供墨客,通宵酒令属侯门”,宋代魏了翁一句话就把咱们撂倒了。

欧阳修一定精通玩酒令,诗文中屡有提及。一次,他在龙兴寺与朋友喝酒,以埋怨的语气表达欢喜,道,“罚筹多似昆阳矢,酒令严于细柳军”。汉代周亚夫治军严明,他驻扎细柳营的时候,当朝皇帝都不得随便进出。所以,欧阳修拿这个典故赞叹席间执行酒令之严格,营造了紧张而欢乐的气氛。又一次,欧阳修《答通判吕太博》说,“画盆围处花光合,红袖传来酒令行”,这就有些“喝花酒”的暧昧了。但在唐宋士大夫那里,“红袖添酒”似毫无俗气,相关诗词多且美。 有个经典意象来自唐朝李商隐的《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后人纷纷猜疑里面有位美女,艳羡得很。相对而言,明代高启的《赠妓》就弱了些。其中那个女孩能歌善舞还精于“酒令”,虽然她“笑能撩客喜,醉肯逐人留”,但我感觉不到真正的欢喜,倒是产生一点同情。何必非得委屈女性来陪酒或劝酒呢?“旋折藕花行酒令,细书蕉叶送诗筒”(明•唐之淳《忆吴越风景》)不是更美么?宋代杨万里在《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中说,“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没有女性,但有竹影有蛙鸣,照样美不胜收。真正的酒中仙,谁在乎杯边有无女性?比如陶潜、李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