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毛栗子,要伐? | 一种植物

在吴语区,如果有人问你,吃顿毛栗子,要不要?
先别高兴。
他不是真要请你吃栗子,很可能是——要抽你:

一颗美味的种子
栗子,绝对是秋天人畜一致赞同的美味(吃蟹会痒的人路过)。 因为好吃,人们一直把栗子当成时令美味,
但人家其实是颗种子呢。

这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栗子模样——
矮胖敦实的个头,头钝尖,有的还留着一小撮毛(宿存花柱);
屁股(果脐)浑圆,颜色、手感差点;
外面是红褐色、光滑的硬壳(果皮);往里是难剥掉、毛绒绒的一层紧身“衣”(种皮),
最里面,就是闻着干香,吃着糯甜的栗子肉(子叶)了。

你可能注意到了,栗子肉有两片,那是双子叶植物的标志,
也是栗子树最初的两片叶子,储藏着淀粉、蔗糖等养分,
是它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的能量来源。
再细心一点,你会发现,上部中间有一个小圆柱状的物体,
是胚轴。
别看它小,根和芽将从这里分道扬镳,一个入地,一个参天,从此别离(呜……)。

认识一下栗子树吧
说完常见的栗子模样,
接下来,要说说它本来的样子了。(啥?)
栗子,来自壳斗科 栗属植物的果实。
它们是坚果中特有的一大类,俗称“橡子”,
植物学上称之为“槲果”,
因为每一种果实都有独特的“帽子”——壳斗,或全裹,或半包。
以本地的 “栗” Castanea mollissima 这个物种 为图例,简略看一看,一颗栗子的长成。











以上,是我看见的一瞬间,
自然中,栗树的成长漫长而多变,也会经历虫灾人祸、极端天气。
就像亨利 •梭罗说的,
大部分自然现象……是我们毕生无法见到的。……人们只能看到自己关心的事物。
来,手动剥壳斗,很酸爽的
栗的壳斗不仅全封闭,还长满针状的长刺,
像树上结的海胆。



在试过摔打、刀撬、强掰等野蛮方法后(可怜我不断被扎的手指),
我有了一些打开的、没成熟的栗子坚果,
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
✹ 嫩栗子,会变色!


✹ C位不一定占优势!
栗(Castanea mollissima )这个物种,一般一个壳斗里有3颗坚果,
在有限、封闭的空间内,3颗坚果紧贴,争相吸取着来自母树的养料。

中间这颗,古书上称之为“栗楔”,使得苞内毫无缝隙。
但哪颗发育得好,会是更优秀的种子呢?
大部分掌控权,在母树。

✹ 摸一下毛毛,好解压
栗的种加词,mollissima ,指征的是它柔软、有毛的小枝和幼叶,
叶子背面有灰白色的细绒毛,摸着确实很舒服。
除此,坚果的上部、壳斗的内面也有伏贴、褐色的绒毛。
尤其是内面,面积较大,顺着摸一摸,感觉像在撸猫,
不,比撸猫更细腻吧。
(要送你一个壳斗,试一试吗?)

栗子,也可以玩
栗的属名 Castanea 衍生出了“chestnut”这个英语俗名。
而chestnut指的可不止是栗子,你可以搜搜看。
菱角(古称水栗)、荸荠 、文冠果(种子味似板栗),都被冠以“chinese chestnut”之名。
最容易和栗子相混淆的,是马栗。

马栗的种子和栗子很像,也富含淀粉,但有毒性,不可直接食用。
两者叶子、花的区别很大,且马栗没有宿存花柱,可以区分开来。
好在,这个树种国内不多见。
但它的玩法,可以借鉴。

➷ 弹个栗子
conker,两个马栗,各穿绳而过,底部打一绳结,
玩时,一个垂着,一个弹射。直至弹中、碎落为止。
看似文雅,其实弹射过程中的力道不小,耗时也长短不一。
英国每年有专门的conker比赛,是打发时间、又不暴力的绿色活动。
那,换栗子来弹,如何?
➷ 植物染
明代《天工开物 • 彰施》中,附一染方,
“……用栗壳或莲子壳煎煮一日,漉起,然后入铁砂、皂矾锅内,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
我只用烧栗子的水,粗略试了下,确实能把白宣纸染成褐色。
不知严按此方,能染出什么颜色,栗色嘛?
植物志中说,栗的壳斗和树皮含鞣质,可作黑色染料,也可一试。
➷ 假装刺猬

还能怎么玩,
等你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