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夏著“古今人物谈谭”丛书

古今人物谭之《辩是非》、《述见闻》、《评功过》,皆为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所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3月版。大部分为来先生早年作品,兼有一些晚年的作品。三册书以年代划分,即为古代、近代与当代。以人物重点事迹为中心,《评功过》为古代部分,《辩是非》为近代部分,《述见闻》为卒于1950年后的人物。

来新夏先生为浙江萧山人,生于天津,早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长期致力于北洋军阀史、天津地方史以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先后出版著作几十种,2014年3月去世。晚年多提携后辈,以文史散文、报刊文章见多,很受全国文史学界的赞誉。我最早知道来新夏先生的大名是硕士毕业工作以后,由于工作需要,开始从日本史转入天津地方史的研究。首先阅读的书目就有来新夏先生主持编写的《天津近代史》,尽管此事当时不为一些人所理解,但是其开创天津近代史研究之功是难以泯灭的。后来由于关注地方史,我尽力搜集相关书籍,还购得了来先生主编的《天津风土丛书》,尽管至今也未能搜集完整,但已经让我获益匪浅了。此后由于与天津地方文史学界诸师友交流日多,加之对于读书类的书也颇感兴趣,又相继淘得了来先生的佳作。但是一直无缘得见。2013年9月28日,来新夏先生在天津问津书院(问津讲坛)主讲《袁世凯:在津推行北洋新政》,我也有幸前去聆听,虽然未能有所交流,但至少见到了来先生,后来在一楼还与另外两位朋友一起与来先生合个影。这算是我与来先生最为亲密的一次接触了。有时候,我也和媳妇说起来新夏先生,她说我们单位的焦师傅与来新夏先生是亲戚,后来我才知道来先生的夫人焦静宜老师是焦师傅的姐姐。也因为这个因缘,后来焦老师通过其弟弟送给我一本来先生的书,后来本想去拜访,但考虑到来先生年事已高,而自己实在才疏学浅,不敢见陋于先生面前,故一直未能成行。不料来先生2014年3月31日仙逝,让我遗憾不已,再无机会当面请教了。后来,我与其他朋友一起到北仓殡仪馆送了来先生一程。

此后,由于在问津学术年会和其他一些场合,我与来先生夫人焦静宜老师得以见面,谈起来这些事情,她也觉得有缘。后来每有来先生遗作出版,焦老师总会让她弟弟给我带过来一本。这三本书也仍旧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从该书的《前言》可知,书稿是在来先生生前交给商务出版社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来先生生前出版,尽管有些遗憾,但如今出版也算是可以告慰来先生于九泉之下了。或许是来先生早年的文章吧,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尤其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袁世凯、张謇等人的评价,多少还是有些时代的痕迹。但是对于曹操的脸谱化、南开校父严修研究的不足,他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我觉得非常有先见之明,充分显示出一名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对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至今我觉得都很恰如其分,不落后于时代。我虽然还未有全部读完,但通过阅读来先生这些早年的佳作,就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历史研究者所具有的那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观认识与整体把握,这也正是现在我们史学工作者所应该注意和学习的。时光如梭,转眼间来先生已经去世五年半了。前几天,萧山举办“来新夏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来先生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津门也有几位和来先生交往密切的学者参加,令人感动。尤其是来先生魂归故里,也算是落叶归根。但是他的学问与精神,仍旧在继续给我们以启迪与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