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花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都会在路上玩,玩够了再回家。大约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做过这样一件事。 我家附近,有一幢楼被拆掉了,只剩下基座,全是瓦砾,荒废了挺久。废墟中间,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洞,往洞里瞧去,里面黑黢黢的,全是水,水面离洞口四五米,像一口井,但看不清里面面积有多大,更不知道有多深,可能是个蓄水池。 它像黑洞一样,吸引着我和小伙伴。人们总是会对危险的东西着迷,如果掉进去,不被淹死也会被吓死吧,因为要是没有外界救援的话,自己根本没法上来。 我们开始往里扔石子,大概想用石子丈量它的大小;扔了几天小石子之后,我们开始往里扔更大一些的石块,大概想要填满它。再到后来,我们开始寻找废墟里特别大但是又能被我们移得动的石头。我们常常几个人分头找石头,找到合适的石头以后,再齐心协力,把大石头一点点翻滚到洞口旁。我们也会分头行动,两三个人搬一块,另外两三个人搬另一块。把石头搬到洞口后,我们集合起来,推进洞里,一起欣赏石头落入水中的瞬间。落下那刻,石头会激起几米高的水花,如果足够大的话,水花就会越出洞口,每当此时,我们就欢呼雀跃,仿佛核爆成功的两弹元勋。然后,我们会热烈地讨论水花的大小,对水花发出由衷的赞美,紧接着,在还想继续看水花的渴望下,我们马不停蹄地搬下一块石头。 每次放学,我们大概只能搬三四块石头,最多可能也就五六块,小孩子的力气有限,而且为了看到更大的水花,我们挑选的石头也越来越大。但是,越难搬,搬的时间越长,我们的期待也就越多,而水花,也绝对不会辜负我们的期待。再到后来,为了获得更大的满足,我们不再搬一块扔一块,而是把看水花这个仪式留到最后,我们先搬齐几块大石头放在洞口,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把石头推进洞里,为的就是能看到一次比一次大的水花。 如今看来,这个游戏真是无聊透了,可是细细回味,却又觉得这件事有一种特别原始的吸引力。然后,我好像突然就理解了加缪笔下的“西西弗”,说不定,西西弗像我们一样,往山上推石头的时候,一心想着看石头往山下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