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隐含的性别歧视
查看话题 >语言相对论
都说了是假说。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选择不信。人文学科有很多东西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一个假说是绝对正确,部分正确,还是完全错误,你很难去量化它。我写这个文章就说明我是信的,然后顺手用这个假说分析了一下话题,不信的朋友我也不会强行劝你信。
评论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发言,也很感激大家给出各种语言的例子来支持。
很感谢大家的留言,点赞,转发和收藏,我其实没想到大家对这个这么感兴趣。说实话,我本身是搞句法的,所以肯定不是语言相对论这个领域的专家,只是看到这个话题碰巧联想到了。如果说的有差错,请多指正。如果你觉得我在胡扯,也没关系,文科本来就是一道开放题,各有各的看法,还有不少人说乔老爷子是胡扯呢。问题就在于牵扯变量太多,不能完全证明或者证伪。因为时间,精力和知识有限,评论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有很多评论很精彩,看法独到,也值得看。另外,不陈述理由上来直接喷的统统视为傻逼,小朋友都会讲道理,有的成年人是光长个,脑子倒是萎缩了吗?
居然有人说这个话题是文字狱,这我就不乐意了。
语言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假说,叫语言相对论,也叫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所讲的语言决定了他的思考模式。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观察方式受到其使用的语言的影响,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对同一事件的的看法或多或少有所差别。到底是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模式,还是思考模式反作用于语言、形塑语言,还有待考证。虽然目前这一假说的强假说已经被证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语言体系,对于他对世界的认知,必定有所影响。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南方人,从小到大我习惯了在指路和被指路的时候说左拐,右拐,直走。然而当我第一次去山东,热心大爷指路时跟我说,你往南走多少米,然后往东转,最后目的地就在你的北边之类的话时(十年前手机地图还没特别普及),我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过。即使努力回忆小学课本知识,想办法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我也需要好几分钟来分析确认。而后来我意识到,不少北方的朋友常常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东西南北在什么方向。为什么?因为我的语言体系中,东西南北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的语言体系用的是相对坐标(前后左右),而北方的语言体系用的是绝对坐标(东南西北),所以北方人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绝对方向,而我脑子里只有相对方向。这就体现了一个人所接受的语言体系对于其认知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再举一个外语的例子。在俄语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来描述蓝色,goluboy大致对应浅蓝,siniy大致对应深蓝。而英语中蓝色只有一个概念,即blue。即使你要区分成light blue/babe blue/dark blue etc,他们的本质都还是blue。在一个认知语言学的实验中,英语母语者被试和俄语母语者被试分别被展示不同深浅的蓝色时,俄语母语者的大脑反应相比英语母语者有着质的变化,因为他们的脑内进行了概念切换,而英语母语者脑内的概念自始至终都是blue。
更多例子可以看这个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lera_boroditsky_how_language_shapes_the_way_we_think?language=zh-cn#t-465784 。
废话了这么多,想说的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语言体系,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是能产生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有多大我不知道,无法量化,毕竟作用因素很多,而且因人而异。
我意识到中文里面,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很大一部分骂人的话,都和“妈”相关,具体例子就不举了。试想一个意识还未定型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到这些脏话,他们的大脑是否会对其语义进行特定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妈”在这个社会中代表一个弱势的,受欺负的形象。而“妈”作为所有人最亲近的女性人物,作为女性的代表,是否会使这一分析推广到女性身上,从而强调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如果这一猜想成立,语言就在无形中,甚至无意识中对我们的认知进行了“濡化”,使我们默认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我的猜想,至于如何解释“卧槽你大爷”之类的表达,还要另外分析。
另外举一个德语的反映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的例子。在德语中,描述职业的名词分为男性和女性,
单数 复数
男医生 Arzt Ärzte
女医生 Ärztin Ärztinnen
那么一群男女医生呢?等同于男医生的复数Ärzte。即使是九个女医生和一个男医生也叫十个Ärzte,因为男性名词才能作为两种性别的代表,而女性名词则不行。曾经有人问男性如何看待用女性的复数名词来代表两种性别混合的组合,大部分男性表示无法接受,甚至有人觉得受到了羞辱。为什么?因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低于男性的,是社会中的”第二性“。女性被用男性名词称呼,是受到了尊重,而男性被用女性名词称呼,其地位则是被降低,是受到了羞辱。类似的可见曾经我们会称呼伟大的女性”先生“,但是没有人会称呼伟大的男性“女士”。这种长久以来的语言习惯,暗含着对女性地位的贬低,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决定着我们对男女社会地位的看法。
如果有人觉得这个话题是文字狱,没有讨论的必要,我认为并不恰当。因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形塑的语言,语言系统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个人认知,整个过程繁复且反复。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想法其实来自于我们如此熟悉的语言体系,就像其实没多少人能够解释清楚自己母语的语法一样,所以话题所说的“隐含"是非常贴切的。只有当某些灵敏的语言使用者将这些性别歧视现象从日常使用中抽离剥削出来,我们才有进一步思考的可能,讨论这些表达是否会影响语言习得者对某些概念的看法,或者这些表达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我相信这些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男性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生存状况。
-
管埋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1 17:40:23
-
济州岛天然芝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08 13:50:45
-
犬皮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02 14:48:12
-
awllll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5 23:56:18
-
MOK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5 17:54:33
-
Mariu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1 11:10:58
-
璟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9 16:35:47
-
砾砾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6 01:29:49
-
猫厨狗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1 10:50:40
-
忽如远行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0 23:07:49
-
浪味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0 02:44:17
-
S.Panp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0 01:12:25
-
farmer mar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9 21:08:05
-
斯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9 20:37:08
-
玛嘉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2 11:06:54
-
一个橙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14:53:21
-
南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13:07:31
-
森山小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12:27:10
-
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10:51:54
-
freesiasalom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10:08:10
-
MINIM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07: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