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的第一批网友
查看话题 >网事随风:珞珈山的秋!
结缘豆瓣,是因为写故事,大学毕业前夕没事干写了一个小故事,那是第一次写故事,也想与人分享,机缘巧合下就发到了豆瓣,看故事的人不多,但却是一次重要的契机,由此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网友,那时候二十多岁,天不怕地不怕,也不怕见网友,后来便有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每每和人说起来,都觉得是一场再也不会有的冒险。
1、疯书生-珞珈山的秋天
疯书生每次说起与我相识的经历,都会说一句:这是我从豆瓣捡的麦子。(我最早的网名叫麦子,直到现在他们仍然这么称呼我)
我发在豆瓣小说组的小故事,看得人不多,疯书生是其中一个,他看完以后留言说他们有一个写小说爱好者的群,如果我有兴趣的话可以加入。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对于我那个如今看来很幼稚的小故事,竟然有人“赏识”,我当然乐意加入他们了,于是便加入他们的QQ群。
那些年QQ群还很活跃,我们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写作爱好者聚集在群里谈天说地,一起写小说,由疯书生写一段开头,并设定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和大概框架,然后大家一个接着一个续写故事的发展,因为疯书生住在武汉,所以他把故事设定在江城一个老旧的楼里,我们其他人就每个人“认领”一个房间号,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写了一段又一段的惊险悬疑或者啼笑皆非的故事,虽然没有写完,但其实是大家写作的一次练习,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联诗。那段时间我的脑洞也比较大,闲暇时间都在和他们聊天,自然就在群里比较突出,和疯书生也慢慢熟络起来,而他因为准备出版自己的小说,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联系过,所以对西安莫名有一种亲切感。
同一时期活跃在群里的还有一位来自北京的网友六六,她人长的漂亮,文字也俏皮有趣。我们在这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里惺惺相惜,于是在相识一年后决定“奔向现实”。2011年11月,我从西安出发,她从北京出发,一起前往疯书生所在的武汉,来一场未知的约会。
因为飞机延误,到达武汉的时候已经快凌晨1点了,疯书生开车带着先到达武汉的六六来机场接我。未见之前,我有点紧张,又有些期待。当然想过那些可怕的新闻,但又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见到了他俩。
六六比照片还要明媚动人(下一篇故事会着重写她),疯书生一直是神秘人物,见之前猜测过他长什么样,但他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疯书生五十多岁,175左右的身高,形容清瘦,显得西装外套略显肥大,可能因为长期伏案写作,有点高低肩,戴着镜片厚厚的眼镜,烟不离手,就像他后来出版的小说中写的那样,他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小商人。
十一月份武汉和西安没有什么差别,疯书生带我和六六泛舟游东湖,去了武汉大学游珞珈山,正值深秋,法桐叶子全都黄了,阳光下闪耀着光芒,那天我们仨说了些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温暖的阳光和金黄色的落叶。之所以去珞珈山,是因为疯书生最喜欢的作家郁达夫曾经居住于此,他受郁达夫影响最深,一生只推崇郁达夫,所以带我们寻访珞珈山,其实是文人的一种情怀。那是我唯一一次去武汉,至今觉得,武汉大学的美都被春天的樱花淹没了。
晚上疯书生带我们俩去他们一个论坛的饭局,论坛里一哥们之前借大家钱跑路没打招呼,这次回来请客赔罪。那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饭局,一群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具体什么身份背景的人聚在一起,热闹的海聊,看得出来,他们对疯书生还是比较尊敬的。听不懂武汉话的我俩自然也不清楚他们具体聊了些什么,只是觉得这样的场合很奇妙。饭后,跑路的哥们,叫他十三郎吧,提议带我俩去武汉的酒吧。疯书生说也好,刚好去看一下那些建了一百多年的房子。
十三郎带着我们穿越武汉热闹的街区,讲述武汉的历史,然后我们到达酒吧样子(没记错的话是这个名字),我那个时候还不太喝酒,在这种场合下更不敢随意喝酒,疯书生也不怎么喝酒,六六因为失恋借酒消愁,十三郎则是另有所图。期间,十三郎乱七八糟说了许多话我都不记得了,他大概以为我们能和他来酒吧,也就能和他发生点什么。疯书生看出苗头,便借口带我们离开,那个时候六六已经喝醉。
好容易回到酒店,六六醉得不愿醒来,这时候疯书生坐在一边神情落寞的说起自己的往事,一个人背井离乡,经历过残酷的商战,经历过妻离子散(太多涉及隐私的就不多说了)……他的人生经历在他后来出版的几部小说里都有写过。六六那个时候已经睡着,只有我听了这段曲折离奇的经历,那时候我尚年轻,说不出来任何宽慰的话,当然他也不需要吧。讲完故事,他便离开,回公司继续写他的小说。
第二日我和六六又见了群里另一个女孩,我们一起吃武汉的早餐热干面、豆皮,去看了武汉的民国建筑,又去探访了晚上去过的酒吧样子,白天的酒吧就像猫咪,慵懒静谧。最后一日,疯书生带我们去了一个青旅,只是坐着喝茶聊天,他给我们讲一些写作的技巧,以及对当代文学的一些个人见解。
后来我和六六各回各家,日子又恢复如常,隔年,疯书生写的小说历经磨难终于出版了,和他有关的一个案情也水落石出了,那段时间他开心的像个孩子,终于恢复本名踏上归乡之路,和失联多年的校友联系,那些校友多已经在各自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帮他宣传小说,但毕竟营销手段有限,所以他的小说至今也未能畅销,不过对他来说,能出版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也许再过许多年,他字里行间的那些热情才能够被读懂。
至于我们俩,因为有一次在群里说起某个作家话不投机吵起来,我一气之下退群删除好友,他大概也有种,一片真心付错人的失望,所以从此以后我们再未联络过。我一直感激他对我以前文字的欣赏,还有对我写作上的一些提点帮助,记得初次见面武汉的秋天,也一直记得他说的他们家乡的一种日常小吃-鱼汤面,以后有机会肯定要去当地亲自一尝。
至于我们俩呢,也许未完待续……
他送我出版的第一本书叫做《西十字街往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