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 Obscura
今天和大家討論了兩首現代日文詩,都是詩人試著描寫創作一首詩本身意味著什麼。第一首是講自己稚嫩的詩像青澀的葡萄,但如果讀者的手心足夠溫暖,或許它可以釀成酒。第二首是講詩人的雙唇,像在風中搖曳的蘆葦一樣顫抖,念出的詞可能聽不出是詩,只是和莎莎莎莎一樣的聲音。
讓我想到Leucippe and Clitophon裡面青色的葡萄形狀的酒杯,每一次酒慢慢倒入,酒杯這串葡萄就開始慢慢變熟。
讓我想到Philoctetes裡面每一次痛苦的打破聲律的掙扎ποποι ποποι是不是太過真實,在打破藝術的邊界本身。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自己的創作,我會選擇什麼呢?
Laurence Sterne選擇了大理石紙,每一張都與眾不同,每一張都要單獨印刷,每一張都要以特別的方式縫進書裡。可能我也會把”意外“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希望作品能給自己驚喜,甚至表達一些超越了目前的自己的東西,即使是稚嫩的,即使離開了我,它也能和這個世界相處,做到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最近一次上課,有人說這個鏡頭通過塑料包裝紙拍,是為了故意創造一種惡心的感覺。可對我來說,塑料紙反射出來的光真是讓人特別著迷。如果是我,我也一定會這麼拍,肯定會珍惜這個特別的濾鏡來展現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和”看“這件事本身的魔幻性。但有時候,一直逼著自己看第一眼看不見的東西,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因此而錯過了什麼。可能既然都是真相的碎片的話,我想要一個碎得有意思點的。
好像創作的時候在和某個未來的自己對話,迷迷糊糊之間總是說一些目前的自己都聽不懂的話。但有一天自己突然發現了那些話可能的意義,又有某個新的未來的自己出現了。一個一直遇不到的,未來的自己。
可能就像暗房里的照片,一瞬間捕捉到的卻不一定看得見,等到照片洗出來的時候,那個瞬間本身已經離得很遙遠,但是那一瞬間發生的所有意外都開始變得清晰,具體,有意義,被珍惜。
(期待冬天開始拍膠片!這真是一篇太不artistic的artist statement......)
Illusions are to the soul what atmosphere is to the earth. Roll up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