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闲逛的日子(二)
上一篇中,可以看到唐幽州城、辽南京、金中都的密切承接关系。在继续寻访金中都遗迹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各朝历史的藕断丝连。
去往白云观的路上,意外发现蓟丘遗址。三千年前,这里因为是个蓟草繁茂的土丘得名蓟丘。后来,人口越来越多,蓟丘东南方建城池,得名蓟城。战国时代,蓟城成为燕国的上都,所以民国时期北平也被称为燕京。

蓟丘以及蓟城,位于金中都城内,今天的西便门一带。可以看到,北京城自建城以来,历代核心区域离得不远。
历代皇城图

蓝色是明清吕字形内外城,红色是金中都城,紫色是唐幽都城和辽南京城,黑色是蓟城。(蓟城面积可能更大点)
北京的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面北面山脉阻挡,发源于山脉的河流一南一北。选址既要接近两边的河流,又要避开低洼的河水泛滥区。

多年来,虽然河流多次改道,但大致方向不变。今天,即使从东北方的密云水库调水,也是引水至西北,再往东南流,成为城市的动脉。
自蓟丘往西,来到白云观。白云观始建于唐, 金代重建称太极宫。金末年,丘处机西行至今天的阿富汗见成吉思汗,受命掌天下道教,东归后居太极宫,直到逝世。丘处机号长春子,故改称长春宫。弟子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增建道院,取名白云观。

元末,长春宫毁于战火,白云观保存了下来。明代正式赐额“敕建白云观”,后代多次扩建整修,清代与宫廷关系密切,极为兴盛。

参观的人不多,现金购票,恕不找零。

如今道观形制犹存,风光不在,倒有股清净之感。

白云观往南几里地是天宁寺,两处实际离很近,在白云观街上能看见寺塔

但是附近一片大概在近代建过工厂,许多地方是封闭的,不能通行,去天宁寺需往东绕一大圈。
天宁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了,始建于北魏时期,在唐代叫天王寺。

天宁寺在辽金时规模宏大。历经战乱天灾,今存辽代天宁寺塔一座。初塔为木塔,被毁后,辽末代天祚帝建实心砖塔。巍峨的塔身和残损的雕刻,向人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从天宁寺往西,奔赴金中都皇城内苑的供水之地,莲花池。莲花池的水经洗马沟(今日莲花河部分河段),往南流入金皇城内的太液池(今鱼藻池遗址),经宣阳门外龙津桥,往东南出水关。

民国时,莲花池一度萎缩。80年代,兴建莲花池公园,毗邻北京西站。莲花池的水借用古河道的一部分,往南,汇入凉水河,成为今日北京水系的一环。
公园则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去莲花池的路上遇到一位非常有生活情趣的女士,下午4点多一个人搭公交车去卢沟桥赏月。真差点和她一起去了。但是考虑到天色不早,卢沟桥这样重要的地方,一时半会逛不完,留着下次专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