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記江西省青年书画家涂传斌 自古英雄出少年——記江西省青年书画家涂传斌
序
2010年9月 天津市大学生书法选拔赛获一等奖。
2011年 第十一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作品获成人组优秀奖。
2011年5月 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册页艺术大展中作品入选。
2011年12月 “首义杯”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硬笔书法大赛中作品获优秀奖。
2011年12月 首届全国读书硬笔书法大赛中作品入选。
2011年--2012年为《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签约诗书画家。

他,二十岁就获得这么多殊荣,并夺得天津市大学生书法选拔赛一等奖!令人刮目相看!再看看他龙飞凤舞的书法和俊逸清朗的画,脑海里跳出一个少年英雄罗成!
耳边回荡一首歌曲:“山我能移,海我敢填,火我敢闯!心里志难移。创一番英雄事,历百险去闯!”
隋唐少年英雄罗成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好不潇洒!涂传斌则是在书画的天地里驰骋纵横,笔惊风雷,剑闯世界!
一
涂传斌,1990年出生于江西省青原区文陂镇里的一个小山村,听长辈说他还未百天时,就有算命先生说他以后是靠笔吃饭,为此,父母还给算命先生包了个大红包,还送了一卷布。对他期望很高,但是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大家也自然不觉得他以后能考上大学,能做什么大事,预计就是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那时,他大伯在一大家里相当注重教育的人,大伯的理念是“读书能改变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价值。”因为大伯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种过田,当过老师,担任过乡镇书记以及县领导。工作之余手不释卷,不断学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小涂是幸运的,大伯把他从乡下带到县城来读书,从此他的人生转变了。初中时,他自认为自己是外来的,所以比较内向,与同学们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幸亏班主任发现他的画画得好,字也写得好,于是班里的黑板报就交给他并由他一个人“承包。”有一次语文老师上课当众夸他的字写得好,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从此在学校的名气也大了,学校的黑板报和奖状包括班里的成绩单都是由他来写,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从书画里能找到自豪感。

高中因为中考分数没达到录取线,走的是艺术择校,上了吉安县立中学,高中的黑板报是照常承包的,还帮年轻老师写过结婚请帖。”2007年他走上了艺考之路,学校偶尔会举行画展,他画的素描毛泽东像、蒙娜丽莎像惟妙惟肖,让全校好多人知道了他的名字。高三艺考集训,师从现江西省美协副主席马志明老师,深得马老师厚爱与赞赏。在南昌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逛逛书店,看看画册,进一步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经过艺考的洗礼,2009年他如愿以偿的考入天津师大国画专业,勾线、造型、工笔临摹,一步步朝着他的梦想迈进。《簪花仕女图》、《五牛图》、《寒雀图》、《出水芙蓉图》等的临摹学习画面,如今还清晰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山水课程导师是天津师大教授韩石老师。在韩老师幽默的言语下,画史、画论及鉴赏无一不生动有趣,也就在韩老师的熏陶下,他喜欢上了古典山水。上艺术概论课时,受顿子斌教授的影响,他写起了硬笔书法,经过一两年的努力,先后加入了天津市硬笔书法协会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同时被聘为《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签约书画家。

天津,于他而言,是一个有收获的地方。学校乃至整个天津市艺术文化氛围甚为浓厚,展览多,名胜古迹也多,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他抬高了眼界,为以后的学习实践指明了方向。为开拓眼界,四年的大学,他跑了不少地方,从天津到北京、大同、泰山、太行山、西安、兰州、天水、甘南藏区、敦煌、嘉峪关······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领悟祖国的山山水水、建筑风物,滋润启发着他,并引导着他绘画创作的方向,绘制出《麦积云烟》、《草原春意浓》等作品,毕业创作《甘南记忆》获天津师大优秀毕业作品奖。
二
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幸运地考上了吉安县的高中美术岗位。全新的生活环境的改变,新的岗位,繁杂的学校事物,让他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动笔少之又少。2014年参加“国英杯”全国书画大赛中作品入展,还获得了500元的奖金,这对他这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人鼓舞很大。

大伯多次跟他做工作,说,工作后不要忘了老本行,别人花时间出去玩,你要花时间静心去搞你的专业,大家平时工作时间都一样,而人与人的差距就在工作8小时以外,你要耐得住寂寞,利用工作之余去画画写字,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你更大的价值。妻子也大大支持这一观点,她也意识到丈夫老本行不能丢。在这两个人的监督下,他又重新拿起了画笔。

2015年4月有幸参加了吉安市书协举办的第一次庐陵雅集。有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后指点他,写字要临帖,可以挑一本自己喜欢的容易上手的去学习。回来之后他便开始静心临帖,倪瓒的小楷写了几天。他写了一张小楷《人间词话》去请教老师,老师让他形式上改变一下,笔锋不要太露,要适当的藏起来。回来后他又潜心写了一张,打了一星期夜班。“细工出精品。”投了省书协第二届新人新作书法展,没想到幸运地获了一等奖。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他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书法方面的不足。经过多方的学习、探讨、实践,魏碑成为他的主打,而后陆续地参加省临帖展、青年展且次次获得小小成绩。同年有幸加入江西省书协,并担任吉安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在之后的创作道路上,他也不断在尝试自己喜欢的风格,如将《郑文公碑》与《四山摩崖》两种书法结合。在书法中,他认为学习书法先得广泛去看帖读帖,再从里面找到适合自己性情的书风去勤奋练习,勤练的同时也需有悟性有真性情,若一味的描摹而失掉个性的书法作品,似与集字没什么两样,即使字形笔画再精到,也有玩弄技巧的嫌疑,所以现在好多人写的字放在一起如果没有落款的话不知谁是谁,故他觉得书法若能投入自己的真性情,有传统又有个性的作品更有味道。

2015年5月参加了庐陵书画院的雅集,有幸认识了市里一些有名的画家。在画家和同行的指导下,也认识了自己绘画方面的差距与上升的空间,于是他开始静心临摹古画,如《溪山行旅图》、《青卞隐居图》、《溪岸图》、《雪山楼阁图》等。大自然不仅从表现手法上,更在精神表达上给了他很多艺术启发,临摹中他慢慢体会到古人的山水精神,那些山山水水中隐藏着很多神秘有趣的东西,让观者回味无穷,似那种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心态,临摹不要急功近利,结果很重要,但也要学会享受画画的过程。于是,他刻了一印名为“痴古斋”。

除了仿古,他也在尝试新的创作题材,他老家在渼陂,一个吉安人都熟知的地方,一个古村古建筑群保存相对完好的地方,一个最能代表庐陵文化的历史痕迹的地方。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喜欢上这古色古香的庐陵文化。现在的渼陂古村经过保护性建设,人为的痕迹很多,但他对童年时那里的记忆印象很深,闭上眼睛都能还原那时的样子,所以他多次用他这支笔留下了古村“活”的形态、历史的姿态,一为留住乡愁,二为记录自己的故事,从此他恋上画古村古建古貌的题材。将所描所述的作品投到市里省里的画展,但是一直很不理想。
三
2016年在网上关注到北大国画高研班招生通知,里面有他一直敬仰的林容生老师。林老师的作品清新而富有情感,老师笔下的乡愁深深的打动了他。有爱人和大伯的全力支持,他决定北上学习。于9月初抵达北京,呼三两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上课,探讨,作画,无不乐哉。北大时有安排全国知名书画家为他们讲课,提升理论涵养,林老师则用亲力亲为提升他们实践操作的水准。课堂上林老师点评作品、讲解剖析、现场示范,他收获满满,课后与师兄师弟们在一起,毫无保留地分享彼此之间的艺术经验,创作体会,其乐融融。

2017年4月导师工作室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湘西写生之行,以前的他一味临摹而缺乏观察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他最大的收获便是从构图、画面选材、表现手法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解决了以往写生无力的苦恼,找到了下阶段的创作主题与方向,在此之余,还欣赏到了湘西壘石夯沙的人情风物,何不乐哉!
一年的学习时间在画画上有了大突破,回家创作了一系列的庐陵古村作品,如:《古村新韵》、《故园清梦》等,完成了10米多长的仿古卷《桃园问津图》。创作与仿古于他而言是一个阶段的学习拐杖。他认为,学习一个画家,重在学其思维方法而非技法的表象,画画中看到个人的精神追求,简单的是跟你的生活有关,高级的是跟你的精神世界有关,跟你的画面品质追求、性情表现有关。所以画画也要挑适合自己性格适合自我表现方法的去创作、去创新、去探索!
四
2017年10月他在庐陵书画院举办个人书画展,得到书画圈内朋友的认可。之后投省展多次入展获奖,于2018年加入省美术家协会,作品选登《江西日报》、《井冈山报》,发布于大江艺术网、国家艺术频道等平台。2018年3月他的宝宝出生,家里画画不方便了,于是把自家车库改装成画室,因住龙湖边故取名“龙湖居书画工作室”,5月,他当选为吉安县书画协会副主席。12月为市里命题创作吉安市13县古村,为此他萌生了后期就吉安本地古迹来创作一系列的组图的想法。

经常有朋友开玩笑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你还有什么爱好,不是很无聊?他说画画写字是毕生爱好。他不愿把过多的时间消耗在吃饭交际闲聊上,除了画画写字外,他的爱好就是买书了。有空闲的资金就买画册,看画册看好的作品,去解剖分析好的作品好在哪里,以前觉得画画题材选择很关键,现在看来,越是喜闻乐见的东西,越是简单单纯的东西越是能打动人,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则更感人。

2019年1月吉安市美协召开第一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他被增补为副秘书长,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也正是这一年,创作遇到瓶颈期,第一,他觉得一味的去画古村这个题材,画出来的形式感比较单调,有太大的局限性。第二,他认为现在这么早就定格在这里,没有新的理念是不行的。有时候,自己千方百计想到的“金点子”,最后发现,别人早都已画烂了早过时了。所以,国画学习要符合自己的特质,画风的变化符合生命的成长,不同年龄不同的生活坏境,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心态,呈现出来作品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画画,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亦是如此,停滞不前。他喜欢这句诗:“标新立异二月花,删繁就简三秋树。”喜欢接受新的事物,挑战新的画法,每段时期才会有小惊喜,小惊喜便是成长。

后来,看到一本唐秀玲老师的书,名叫《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她认为创作是有规律可寻,但没有公式可依的。她把画画分成几个要素:整体、视觉、构成、语言、表现、笔墨、色彩、造型,这些要素就是规律,但不是公式,一件作品的诞生要画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寻找。扎实走过每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了。他感觉发现了新的水源,它能让他在创作中找到新的感觉,于是他节省下学习资金报了唐老师的暑期班,40天的学习,让他大概了解了她的体系,在后面的创作中他试着多去打草稿画草图,在里面找出更好的更准确的表现方式,以前画的多,想的少,还没画就想到画完了的效果,现在画一张画要经过长时间的构思与推敲,有时候画着画着会出现小惊喜!
五
如今,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他,已成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天津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安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吉安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尽管其作品已发表于《江西日报》、《大江艺术网》、《国家艺术频道》、《井冈山报》、《吉安晚报》等艺术平台。但他并不满足,并没有骄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总是觉得:画画像烹饪。西方厨师告诉徒弟油盐多少多少克,而中国厨师教徒弟就是盐少许,辣椒少许。这个”少许”就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画画也是一样,一条画理就需要我们花很长实践才能参透。画画成长之路还很长,2020年他30岁,而立之年的他,希望这是一个阶段的总结,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愿今后他不仅有生活的多彩,作品的精彩,更有人生的出彩,不懈的努力,永远在路上!

这几年来,他是捷报频传,喜结硕果:
2013年 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册页艺术大展中作品入选,并获2013年度中国硬笔书法创作奖。
2014年“国英杯”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奖赛中书法作品入展。
2015年5月江西省第二届新人新作书法展作品获一等奖。
2015年江西省素描作品大赛作品《至人之用心若镜》入选。
2015年江西省第九届临帖展作品入展。
2015年江西省第七届美术教学成果大赛中绘画作品《庐山高图》获一等奖,书法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入选。
2015年朝气•梦想•未来——首届江西省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展中作品《大师的心声》入选。
2016年作品入展吉安市纪念建党95周年“书画庐陵”精品展。
2016年江西省国家公务员美术书法作品展作品《正气歌》入选。
2016年江西省第九届青年书法展作品入展。
2016年作品入编《赣鄱群文集结号·江西省群众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
2017年4月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参加林容生导师工作室湘西夯沙写生作品展。
2017年6月作品入展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结业作品展。
2017年9月作品入展井冈魂 中国梦--吉安市书法、美术、摄影、根石艺术作品展。
2017年10月在庐陵书画院举办“笃静悟初--涂传斌书画作品展”。
2017年10月作品入展“井冈情怀--吉安国画精品展”。
2017年10月作品入展“锦绣江西·梦想中国”--喜迎党的十九大江西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作品展。
2018年4月血脉传承 不忘初心--江西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汇报展中作品获优秀奖。
2018年9月在江右风华--第十届江西省青年美术家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18年9月年美丽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围(中国美协)。
2018年10月作品入选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省美术作品展。
2018年11月作品入选“伟大征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吉安市书法·美术·摄影艺术展”,并入编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
2018年11月作品参加“旧邦新命--北京大学120周年纪念全国书画邀请展”。
2018年12月作品入选“吉安·安阳书法美术作品联展。”
2018年12月作品入选“新人·新时代--第二届江西省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邀请展。”

“少年强,则国家强!”他小小年纪,就取得喜人成绩,令人啧啧称奇!看看他的人生轨迹,看看他的书画作品,感到有希望,有前途,明天更美好!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天空下,参天大树必将拔地而起!
少年英雄,策马扬鞭,行走天下!
(胡刚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安市作家协会顾问 、庐陵文学院院长、新华社特约记者)
附:涂传斌部分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