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是情绪不是资源
我们可能有这种体会,每当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都觉得自己精力消耗很大,不想再继续工作了。我们通常会暗示自己,需要休息一下,比如玩玩手机或者吃点零食。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叫做“自我损耗”。它是指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用完了就没法控制自己了。但是《哈佛商业评论》最近有篇文章说,很多研究发现,意志力并不是一种有限资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详细说说。
先来说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意志力是有限资源,是这么设计的:把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让他们在一个房间里待着。房间里放了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是刚烤出来的香喷喷的饼干,另一个盘子里是小萝卜。每一组只能吃一个盘子里的食物。然后,研究人员分别给这两组人难度相同的拼图,拼图特别难,根本不可能完成,但是参与者不知道这一点。
研究人员预测,吃萝卜的那一组,要抵抗香喷喷的饼干的诱惑,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所以,他们拼图的时候,坚持的时间一定没有吃饼干的那一组更久。结果呢,跟预料的一样,吃饼干的那组人平均坚持了19分钟,而吃小萝卜那组人,平均只坚持了8分钟。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但是,最近国际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个研究结果说,有的研究人员做了相同的实验,但是结果不能证明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这个观点。有一位研究者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发现,并不是每次的实验结果都跟原来保持一致。实验中甚至出现了多次相反的结果。他回顾了将近200个支持这个结论的实验,发现实验结果是有偏见的:符合预期的实验结果才算进来,对于不符合预期的实验结果,直接忽略不计。既然萝卜饼干这个实验结果并不准确,那么,这个实验就不能证明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
那么,既然意志力不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为什么我们在完成一项困难任务后,吃点零食或者休息一下,会感觉更精神呢?文章说,两者之间只有相关性,没有证据证明有因果关系。有的观点认为,糖可以迅速补充能量,帮助大脑恢复精力。但是大脑不管干什么,消耗的热量是相同的。糖只是安慰剂。
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只有那些认为意志力是有限资源的人,才会感到自我损耗。也就是说,自我损耗只是另外一种信念驱动行为的方式。意志力是有限的这个说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内在需求。总想着我们消耗了多少,总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给自己一点奖励,就会感觉好得多。
如果斯坦福大学这位心理学家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把意志力当作一种有限资源的看法就是有害的。因为一方面,对于我们原本能够坚持下去的事情,由于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有限,就可能中途放弃,甚至错过了一次激发自我潜能的机会。另一方面,相信意志力有限,还会让我们更容易失控,做出违背正常逻辑的判断。
作者还举例说,自己有时候写文章写不下去了,忍不住刷一刷Facebook或者Twitter,原因不是意志力消耗完了,而是对写的主题不感兴趣,应该写点别的。如果强迫自己写不感兴趣的话题,虽然能写出来一两篇,但是肯定职业生涯不能这么过。同样的,要是选题能吸引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那即便写一天,也不会觉得精疲力尽,照样精力充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意志力呢?
心理学家说,可以将意志力当成是一种情绪。我们都知道情绪可不止一种,主要是喜怒哀乐。面对不同情绪时,首先要倾听,试着理解它们,从而掌握处理情绪的方法。
意志力也是如此,它也会有强有弱。所以,我们可以采取类似处理情绪的方法,首先倾听自己的意志力,然后学着管理、控制,最终才能掌握它。这个结论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哈佛商业评论》(The Way You Think About Willpower Is Hurting You)
(注,文章是2017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