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猴子(一) - 毛猴子水猴子都是猴子
“什么?你没听过毛猴子的故事?”我端着咖啡杯的手停在半空中,差异地看着对面的杨辰,“就是会抓小孩的那种啊。据说如果小孩子不听话自己跑去河边玩,就会被潜在水里的毛孩子一把抓住脚踝,拖进水里去。难道这是我们江浙沪河网密布的地区才会有的传说吗?”我开了个玩笑,把咖啡放回桌上。杨辰是西安人,上个月休假刚刚去了苏州和杭州,惊讶于江南的富庶与婉约,回来之后赞不绝口。伯明翰的雨水连绵了半个月,今天终于放晴,又刚好赶上周六,我约了杨辰坐火车来牛津闲逛。伯明翰像是等待被拆迁的钢厂,冷硬粗糙,牛津则像英国的江南,温柔秀丽。我和杨辰坐在一家枕河的咖啡馆里,咖啡馆的阳台伸出水面,抬头就可以看见粼粼的河面。
杨辰捧着咖啡,也笑了起来:“原来你们那里叫毛猴子啊。我们那边叫水猴子,应该是一个意思。我外婆说水猴子就像是个小人儿,手长脚短,能直立行走。谁小时候没被这个吓过呢。”
我摆了个正襟危坐的姿势:“我们要用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如果正经拉个队伍考察一下,估计能拍出三集《走进科学》。多半是什么水生的动物,再加上过去小孩儿都放养,经常去水边玩儿,家长为了恐吓他们远离水边,编造出来的动物。”
杨辰看上去对这个话题也颇感兴趣,接着话头说道:“那这个水猴子的原型是什么呢?根据老人们的说法,应该是有四肢的。”“首先它肯定不是条鱼。”我插嘴说道。“哈哈哈没错,它肯定不是鱼。日本也有‘河童’的传说,姑且认为这跟水猴子是一种生物。所以我们要找一种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近水或水生的,有四肢的动物。”杨辰煞有介事是地从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和一支水笔,在纸上列起了清单。“首先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猴子。”我翻了个夸张的白眼:“猴子不住水里。”“可是猴子可以下到水里游泳。”杨辰提醒我,“最容易的往往是最被人忽略的。一个动物看上去鸭子听上去也像鸭子,那它十有八九就是鸭子。猴子同理啊。你想象一下,一只猴子下到水里游泳,因为想要偷人类小孩儿的零食,或是想要捉弄他一下,一把抓住了人的脚踝,这不就成了水猴子了吗。猴子的的确确在欧亚大陆有广泛分布啊 。”
我听得瞠目结舌,无法接受童年阴影之一的毛猴子就这么轻易地被破解了。我咽了口口水,试图再抢救一下:“这样听上去一点都不神秘。刨开狒狒猩猩之类的不说,猕猴在中国的大部分省份都有分布。如果真是猴子,这么多年,肯定会有人抓到过啊 。再说了,猴子才有多大,怎么能够把人拖进水里?”
杨辰在“猴子”下面重重划了两道:“所以只会拖小孩入水啊。从来没有听说过大人被拖进去吧。”
我瞪着她:“你这是属于‘还没开始吗已经结束了’吧。《走进科学》挺不到三集的。水獭、海獭、河狸还有树懒不配拥有姓名吗?”
杨辰两手一摊,很是坦荡:“不配。谁会觉得水獭像猴子?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看到它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一只油光水滑的黄鼠狼吧。而且它那小爪子能抓得住脚踝?海獭倒是能够抓握,但是海獭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寒冷区域,别说我们内陆区域了,就是你们江浙一带也没有分布啊。河狸基本只出现在欧洲,树懒在南美洲。”杨辰很得意:“就这么大点事儿,看,破案了。”
我不得不承认,杨辰的推理很有逻辑,暂时还找不到什么大的破绽。奇闻轶事在历史里慢慢风干,只剩下零落的骨架,又在口口相传里重新组装,裹上了神秘恐怖的气氛,逐渐成为黑色的传说。猴子、水、小孩和死亡,或许真的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一两次的偶然相遇,造就了这个流传甚广的传说。
我喝掉最后一口咖啡:“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确实挺有逻辑。当然顺着这个逻辑,我还可以做一个推论。”我抬起头,看着河面上的涟漪,抬头狡黠一笑,“英国没有猴子,自然也没有水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