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不是为了快乐

这个六月,对于色是带着夙愿前往,希望在那片綘红色的山中,有一番醒悟能陡然降临,身处层层叠叠延绵而上的信仰之中,凡尘的压力与烦恼会在神秘的藏教氛围下暂时遗忘或者开解。带着如此期许与半空的心走近色达。盼望心灵的休憩与洞明........


从成都前往高原上的山谷并不容易,十三个小时车程的终点,寒冷来袭,伴着兴奋与缺氧的头晕,预示这里已不是城市的炎炎夏日,至于季节感,多想也无用,色达自有分配寒冷与炎热的方式。



当摇摇晃晃的公交车将裹着层层毛衣的我放在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山顶时,刺眼的阳光白花花晃成一片,阳光是驯服软弱的第一道剑光,修行的人,首先要接受阳光的洗礼。高原稀薄的空气,即使是夏季,每个夜晚仍如冬天般寒冷,晴好的日子里,阳光倾泻温暖,但这温暖需要人们小心地献上敬畏,不出三天,色达的阳光定会令人换一种肤色,这是净化城市娇情与俗气的第一步。







五明佛学院的山顶便是坛城,任何时候,这里都有信徒不停转动着经轮。围着坛城转经的人貌似各种身份的藏人与僧人,夹杂着来路不明的游客,连绵不断地连成一个永不停歇的队伍,顺时针、一圈一圈转动金灿灿的经轮,每个转经祈祷的人面带凝重挚诚的表情,背负使命般口中心中默念咒语,仿佛坛城是恒星,转经的人是行星,只要经轮在旋转,神秘的星系便会拥有无限神力。




一个藏族妇女三步一个长头,口中不停诵念,一次又一次徒手擦过坛城的地面,全然不顾粗砺的土地带给皮肤与衣衫的磨损,每一步的坚定,每一个匍匐的长头,每一次闭目忘我的诵念,每次高高举过头顶又长长擦过地面的双手证明绝对虔诚面前,尘土不再是尘土,任何外在都不会损减一个灵魂的洁净与纯粹。当我坐在回廊边环顾四周,各种朝拜在坛城四周延续......










抬头仰望坛城后山的山,红房子的尽头之上,又是一片经幡覆盖的山顶,那里风一动,佛学院梵音唱诵的音浪便随着旗幡阵阵飘动......






山上是土拔鼠的乐园,也是朋友邂逅缘分的地方,当我在坛城的四周转经游荡,她已在后山的山坡遭遇了初见的喜悦。



稀薄空气伴随着炸裂的头痛,上山的每一步都是意志与身体的博弈。僧人拾阶而上的背影;手捧经书赶路的匆忙;俯身小心拾起蚂蚁放生的慈悲;或仨俩结伴后山玩耍拍照的轻松日常;每天在满山遍野小红房子间点点缀缀,不仅美好了画面,更使佛学院有着人间圣地的奇妙魔力.....



但是,色达不是渲染浪漫的地方,每一道美景背后都藏着常人难见的艰辛,在这里修行有多少笃定就曾有多少怀疑,有多少精进就曾有多少痛苦。正是为了破除疑惑和痛苦,才有这么多人选择在地域气候如此恶劣的地方长期学习、修行。
这一排排、一片片倚山而建的红木屋,密密麻麻,满山遍野,经过一百多年慢慢修建积累成如今密集的非凡气势,带着历史的层层叠叠、坑坑洼洼、不平整、不规矩,每一间都不尽相同,每一间都充满故事。放眼望去,整整一片红色的山岭,色达震撼的美就源于此。




下午时分,来自经堂的唱诵回荡山间,疗愈内心深处的浮躁与不安,这个时候只需找个台阶坐下来,静听,或跟着诵念,内心各种魔障开始慢慢消散,总会有一刻或者更长的一段空来自心间,从而忘记时间,这种隔世清静的空一定会被来到色达的人铭刻于心.......









五明佛学院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汉传佛教的大师经解也同时在佛学院举行,所以每年藏历法会期间,几十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入色达,瞩目的美景与弘法的强大引力使色达的神秘与壮阔越来越有魅力。






每当华灯初上,四面山坡缓缓披上夜的裟衣,阳光沉沉褪去,白日的温暖已成回忆,温度以两位数的速度骤降,高原六月夜晚的寒冷一点不亚于北方的初冬,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冰冷。 一到夜晚,色达青旅的小伙伴们便会升起炉火,围坐一团,喝茶,聊天。青春的梦想和故事在这里相遇、恬淡或者慢慢发酵.......某一刻,恰似世外桃园的火光映衬着他们的未知与希望。


东嘎寺----色达县另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傍晚大雨后的宁静,遇见彩虹。



站在无人的东嘎寺,眼下就是广阔的金马草原,雨后的草原上空,低矮的云,清爽的薄雾,四面八方、宁静安祥........













缘分是无法解释的。在色达的遇见都不是单行道,仿佛坛城,在这里不停地转,总会回到原点。所以有缘遇见的总会重逢,像上天安排,神奇吗?也不,但冥冥之中充满感动。比如,朋友邂逅的师傅,隔天被我匆忙中用镜头捕捉到;转药王山时遇见的阿姨和藏族夫妇,后来都分别重逢;来色达客车上同座的小美女在最后一天傍晚的坛城再次巧遇,当时我们正为回程的租车而烦恼;所有的相遇与再相遇有的是一丝执念,更多的则是不经意的巧合与一瞬间......



在色达,艰苦的修行和虔诚是有回应的,信仰充满温暖与力量,所有的相见也一定是久别重逢。如此,相信在雪花如糖霜般覆满遍山的红房子时,我的朋友必定会再次久违那一袭红袍与轻声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