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消费观是怎样的?
查看话题 >为什么我真的不建议你再去买书了
我每每在网上发表书评后总有网友在下面留言,问这本书那里可以买到。对此问题,我只想说,感谢关注,但我真的不建议你再去买书了。
1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书,因为真的没必要。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早就过了要想读到一本书便一定要买到手不可的阶段了。
各种电子书与阅读软件的普及,令掌上拥有一个图书馆这事儿不再是天方夜谭。就算不用kindle这种专门阅读器,光是在手机上装个阅读软件便足以满足大部分读者的日常所需了。
在手机阅读如此方便的今天,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并不比纸质书相差太远,而其简单方便之处更较之纸质书有不少胜出。
2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书,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句话从袁枚原创后,因其高度经典性被流传至今,而且相信今后还有无数人会用事实验证这条定律的正确性。已经进行过多年人肉验证的本人我表示。
以个人阅读经历为例,我所读的书,几乎95%都是来自图书馆。
对此问题,我曾进行过认真反思,为什么书非借不能读呢?因为为了不辜负自己借书的辛苦,我们大抵总会将借来的书在还书前读上一遍,那怕是简单翻翻,进行一下略读、粗读,也不能辜负这本书,主要是不能辜负自己当初辛辛苦苦将其从图书馆搬回来的不易。
而如果是买的书,那么,反正都已经是自家囊中之物,大可改天再读。请注意,这里的改天,所指的具体时限,可能是几年后,也可能是永远,既这本书的主人公你永远都没有读过这本书。
我将这种拖延症视为众多拖延症的一种。原理极其简单,对于已购书籍,大家总觉得随时可以去读。于是便将拖延进行到底。而图书馆的书,是辛辛苦苦从图书馆借来的,是要还的呀,过期不还要交罚款的啊。
但是,那些已经买到手的书便没有这些问题了,于是后面的事情不必多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你买的那些书静静在书柜里躺着,而且可能会一直躺下去,直到地老天荒。而那些来自图书馆的书呢,借过、看过、还过。
唯一会令你有所查觉的,是年底总结读书清单时,会小惊诧的发现,,原来我今年一年看过的书,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呀,真是棒棒哒。于是你将继续上面的操作模式,而柜中的书们也继续如睡美人一般沉睡下去了。
3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书,因为搬书太辛苦。
所谓买书一时爽,搬书泪两行。对于相当多以租房为居住方式的年轻人来说,买书尤其是个相当花费金钱、空间、时间(收拾整理)的工作。
要知道,在买书这件事上,年轻人是绝对的主力军,而这些年轻人大抵都是租房子住的。这里对于租房的年轻人来说,搬书的体验尤其糟糕。
我认识一位出版社小编,一年内搬了四次家,每次搬家时,最为纠结的,就是家中那些书了。整理、打包、装箱、搬运,运到新房子后再反向重复一遍上述过程,拆箱、整理、安放,每折腾一次,都要腰酸背痛好几天,真是苦不堪言。更别说每次搬家时还会有搬家公司在一边神补刀的表示货物太重要求必须补钱,真可谓惨上加惨。
而这,还远远不是最惨的,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时,当你辛辛苦苦的将自家这些宝贝搬来搬去时,你会有极大的可能会发现,这些已经买来许久的书,大多数都从未一读。
于是,在搬书搬到汗流满面之余,你会满心伤感的发现,原来,你根本就不是这些书的阅读者,你只是图书的搬运工,而已。
写到这里,在买书这件事上有过不少切肤之痛的作者本人表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没必要买书。
毕竟,以现在的阅读条件而言,对于那些主要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人来说,看电子书是个更好的选择。
即使是非纸质书阅读不可,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如果不是那种用买书来进行“我真努力”一类自我催眠的话,那么,图书馆的书就已经可以充分满足你的求知欲了。
要知道,买书只是获取图书的一种手段,认真读完一本书,并将书中知识收做己用,应用到工作生活中,才是最最重要,也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
竞走的蜗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主流食谱书的通病 (2人喜欢)
- 看一本菜谱,看出了学术论文的感觉 (2人喜欢)
- 有些书,内容一般,可图片好看
- 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之跟猴哥学说话 (1人喜欢)
- 好书共赏之什么样的再版书值得入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