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
外婆家是童年记忆中最温柔的地方,记忆中是所有大人都会围着自己转的时候,是跟表姐表弟疯玩的时候。
慢慢长大了,上学了,心事多了。外婆家不再那么吸引我了。总想着在外面的广阔天地奋斗一把,岂能被眼前碌碌无为的亲戚们所羁绊。外婆叨叨着的多吃饭,多穿衣,变得啰啰嗦嗦,懒得回应。跟表姐表弟们也不再玩了,也没有共同话题,在上海念书的我总觉得自己在象牙塔里的塔尖,游离在外婆家家长里短之外,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终于三十好几的我又回到了外婆家。表姐表弟的小孩子们开始打酱油了,看见他们总好像看见曾经的自己,那个世界都属于我的时候。外婆家仍然是家长里短,外婆仍然叨叨着我们要多吃饭,多穿衣,表姐表弟们也像一般人那样上班做做微商、盘算着家里拆迁分房、抱怨着小孩子的功课和另一半家里的各种事儿。仍然没有成家的我,虽然也被叨叨着结婚略有不爽,也只能偶尔能在某些话题上说上两句,但眼前一家人过年过节聚在一起看看外婆的那种温存,是那么令人亲切。在外头混的再不如意,虽然身边这些人没法子帮忙,但感觉自己不是孤单一个人。能帮的上忙的是家人,帮不上忙的也是家人,只要能说上家长里短的就是家人。跟外人又哪会叨叨吃饭和穿衣。
老妈说起他们儿时看着谁刚出生从上海抱回来,不想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坐在眼前的是一个默默无闻、体态略有发福的中老年男子,在拆迁的新房中乐呵呵的笑着。谁又想到他曾经去法国考了电焊等技工,随着国营老厂一起没落,在上海住着小房子,在外婆家分了大房子又跟兄弟闹了不愉快。眼前来来往往的亲戚们,就如同闪过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生。在大字不识的同龄人中,有初中文化的姑婆精明能干,当年就差考大学了,但四个儿女没有一个人像她那般聪明;而因为文革耽误的大舅舅,也没有像他读书那么有出息的儿女。命运是那么捉弄人,又循环往复着。比我稍大一些的小表姐,女儿已经上高中了,她是不是往后也要像她母亲一样惦记着女儿的婚姻?
因为外婆这一辈人,我们聚在了一起,又散开。今年就是外公的九十大寿,我们往后散开了,还会聚首吗?城市的发展是如此之快,每个人混在没有交集的圈子里,如同一个巨浪把鱼群打散到了五湖四海,小鱼们各自越游越远。
再过不久,外婆家的农田和房子都会随着城市化烟消云散,大家都住进独门独户的高层住宅里。再也没有那个可以随时串门,让儿女们带着各自家庭住上几晚的外婆家了。希望记忆中的外婆家仍然可以给我温存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