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9、28
【心得】
幻想和受虐都是为了“忘我”
『语句摘』
1、神经症源于人格的紊乱和失调。换上精神疾病的人从来不会是内心平静、思维理智的人,而是饱受内心冲突折磨的人。一般都是性格神经症。
2、神经症是由人际关系的紊乱和失调引发的。
3、什么是神经症的内驱力:强迫性内驱力是神经症所独有的,它们源于孤独、绝望、恐惧和敌意等感觉,它之所以有强迫性,是源于潜伏在其背后的焦虑感,为了摆脱焦虑,对情感和权力产生了病态需求。
4、患者试图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四种:1⃣️掩盖一部分冲突,让它们的对立面占据主导地位。2⃣️远离人,因为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情感距离会让冲突无法发挥作用。3⃣️在心中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来取代真实的自我形象,但这种理想化意向会制造一条新的内心裂痕。4⃣️消除3中的裂痕,外化作用,变假为真?
5、能够做出选择也必须做出选择是人类的特权,同时也是人类的重负。
6、如果文化处于快速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和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并存,那么个人必须作出的选择将会因为多种多样而变得困难重重——选择越多,冲突越多
7、由于冲突通常都与信念、信仰或者道德观相关,所以只有当我们建立了完整的价值观,才有可能认识这些冲突。
8、我们越是勇于面对自己的冲突并且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更强大的力量。只有愿意承受打击,我们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9、任何神经症冲突都会表现出冲突驱力之间的不相容性以及它们的无意识性和强迫性本质。
10、弗洛伊德:基本冲突是盲目寻求满足的本能驱力与家庭和社会形成的险恶环境之间的冲突。霍妮:原始的利己驱力和良知之间的对立是我们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在于神经症患者丧失了全心全意争取某物的能力,因为他所有的愿望都是分裂的,都是相互抵触的。
11、神经症的基本冲突存在于个人对他人的矛盾态度中。
12、如果儿童时期被教育的过于死板,那他长大后的经历很难改变他,因为新的体验只会强化旧有观念。
13、三种个体-三种防御机制:1⃣️顺从型人格,表现出:亲近人,他对喜爱和赞美有明显的、强迫性的需求,并且受挫后,会激起焦虑或沮丧,他认为他对情感和赞赏的疯狂需求都出于真心,然后实际上,他的这些需求都被他对安全感的永不满足的需求所掩盖了。——不是出于喜爱、真情实感地亲近人,而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强迫自己去亲近别人,可能对象还是他自己看不起的;他渴望有人救赎自己,但不管爱人是谁,他只会毁了这段关系。2⃣️对抗人,他认为被认可可以解决他的冲突,但他获得认可的方式是竞争,而非顺从。3⃣️远离人,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情感的距离。
14、患者应对冲突的两种方法,1⃣️压抑人格中的某一方面而凸显它的对立面2⃣️使自己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冲突不能发生作用3⃣️创造出一种理想化意象(the idealized image),即使差距很明显,他也真心相信自己就是这么好。理想化意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取代了基于现实的自信和自豪。
15、外化(externalization),患者将自己内在的体验和感受当作好像是发生在自身之外的,并因此将遇到的困难归因为这些外部因素。外化将自己烦恼的标准强加给他人,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让他人痛苦。
16、施虐倾向:施虐狂并不想毁灭自己所依附的那个人,只是因为他无法活出自己的人生,因此必须利用受虐者来完成一种共生性的生存(symbiotic existence)。——弗洛姆
17、要解决冲突,必须改变人格中造成这些冲突的条件。
18、爱既不是寄生般的依赖,也不是虐待般的控制,而是如麦克马雷所说:一段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在这段关系中,我们能够相互联系,因为对人类来说,与他人分享经历再自然不过,我们能够相互理解,在共同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满足,并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