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的外滩看东方明珠和上海中心大厦

虽然朋友都说外滩没啥好玩的,但国庆我还是来到了上海,也亲自来到了外滩,哈哈,话说我还是比较的喜欢外滩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中世纪的高贵庄重。
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
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
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特意查了一下,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其中之一,开始对外开放。外滩旧景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
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到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
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
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
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所以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中华商业第一街,素有“十里南京路,一个步行街”的称号,路旁遍布着各种上海老字号商店及商城。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人头攒动,一片热闹繁华之景。
于2019年10月3日,在南京路步行街,拍摄的一张夜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