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的好书推荐
今天这个视频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书单,这些书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人生。视频下面是文字版,可配合一起服用。

第一本书是埃莉诺 罗斯福写的《生活教会我》
她是曾经的第一夫人,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这本书我建议每个女生都去看一下,如果你只看书名,会怀疑这是一本心灵鸡汤,但是只要你打开看下去会觉得受益匪浅,第一章就是“学会学习”,我们所有人上过学,但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学习么?不一定。或者到了这个年龄,离开学校很多年,是不是仍然没有间断地在学习。我们都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
埃莉诺告诉我们学习的关键在于永远保持一颗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即使离开了学校但是学习的能力不可以丢掉。正如书名《生活教会我》,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件事情去学习,从拥有的每段经历去学习,从遇到的每个人身上去学习,可能学到的东西在你看来很零碎,但是你所学到的东西都不会白费,它们都会帮助你往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埃莉诺说她自己学到的所有东西最后都派上了用场,有的是在意想不到的场合。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对儿童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好奇心,兴趣,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探索精神,每个孩子的“为什么”都应该受到尊重。即使作为家长不知道答案,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别来烦我”之类的话语,久而久之ta就会停止发问,可能好奇心也因此死去。
正如书名《生活教会我》,埃莉诺作为一个19世纪的女性,她的知识几乎都是从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自省,总结而得到的。婚后生育了六个孩子,整个人生几乎都在家庭中度过,但是她坚持自我发展,学习,抽出时间做了大量的阅读,不再成为总统也就是她丈夫的附庸,捍卫妇女和穷人的权利,努力消除种族歧视,甚至写报纸专栏,在丈夫去世后仍然为了共同的理想活跃于政坛,在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里我更加敬佩了。
在这本书里埃莉诺跟我们分享了她的成长经验,包括如何克服恐惧,如何让自己的心智更成熟,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觉得这本书当然不仅仅适合于女性,男性同样也在书中得到很多宝贵的建议,对于家里有孩子的人更是应该读一读,埃莉诺养育了六个孩子,如何身体力行地教导他们,让他们成长为心智健康的人,书里有很多的经验分享。
第二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以一位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形式,深入浅出地科普了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阿德勒和荣格以及弗洛伊德是齐名的心理学分析三大巨头,但是阿德勒的知名度不如前两者那么大。如果大家看完这本书觉得感兴趣可以找来阿德勒的书看一下。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没有枯燥的理论部分,所以看起来很轻松,但是绝不肤浅。
本书在一开始就以一位青年的人生烦恼开始,他自幼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出身,学历,工作甚至容貌都有着强烈的自卑心,他觉得自己很不幸,常常陷入自我嫌恶的境地。他认为自己的不幸来源于家庭和父母,他和哲人的探讨也开始于此。
首先哲人告诉青年其实他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选择”。这是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理论非常大的一个区别,也就是对于“心理创伤”的解读: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比如我们的家庭,父母,但是如何给过去的经历赋予意义,并且做出改变,却是我们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
过去的不幸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伤害,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成长”。关键在于不要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
然后哲人又进一步告诉我们一切的烦恼都是源自于人际关系。比如我们对于自己的长相或者某些外在条件感到自卑,那是因为我们把自己跟他人进行比较,在这种人际关系中产生了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因此而产生的痛苦是源于跟他人的比较,其实真正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而我们之所以会把自己跟别人比较是因为我们把人际关系看做一种竞争关系, 只要人际关系中一直存在这种竞争意识,那你就永远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因为有竞争就会有胜负,胜负意识有时候会产生自卑感,有时候会产生优越意识,这两种都是不健康的心态。
那为什么这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呢?那就要说到“课题分离”这个概念。上面说了,所有烦恼都是源于人际关系的烦恼。试想一下,你是不会经常为了博得别人的喜欢和认可而做一些违背自我的事情?你是不是因为听到别人对你的闲言碎语而非常烦恼。比如说我,拍视频拍照片分享会被别人说是要做网红blabla,说实话确实对我造成困扰,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我为什么要让别人来决定我做什么,不做什么呢?
因此阿德勒认为在人际关系上,一切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如果要解决,那就必须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只解决自己的课题,同时尊重别人的课题。不应该被干涉也不应该去干涉别人。人际关系之所以出现问题,正因为我们混乱了彼此的课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越界”。我们不要去干涉朋友的生活和选择,即使是很亲密的好朋友,因为这是他们的课题,只能由他们自己来解决,即使你抱着“为你好”的态度,仍然是越界,不仅给朋友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再比如,不想被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别人是不是讨厌我是别人的课题,我只能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其他的交给别人。所以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不要为了去寻求别人的认可而让自己痛苦烦恼,这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恰恰相反,去干涉他人的生活,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自我中心”。而如果一味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认可,那只能活在别人的人生中。所以如果想要获得自由,那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想明白这点,人际关系会一下子变得轻松。其实用一句比较粗俗的话来说就是“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
在这本书里,青年问了很多问题,比如: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我为什么会讨厌自己?”
“我想追寻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幸福?”
“我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
相信这些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问过自己,或者你还懵懵懂懂,或者你已经开始寻找答案,那么你真的可以看这本书,找到自己的答案。
第三本书呢,应该会让大家感到比较轻松,它应该不会改变你的人生,但是可能会让你肚子饿。作者来自英国,叫Fuchsia Dunlop,她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叫扶霞,这本书叫《鱼翅与花椒》,看名字就知道跟吃有关。
作者在90年代留学成都的四川大学,大家都知道成都好吃的很多,扶霞在中国留学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各种中国菜,她跟很多歪果仁不一样的一点就是她对食物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她在来中国前就下定了一个决心,基本上只要是送到她面前的食物,即使是闻所未闻的,她也照单全收,不过整本书里只有一次让她感到恶心反胃的就是北京的卤煮火烧,哈哈哈!说实话,这个我也要Say No。
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她在中国吃过的那些美食,更是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寻找美食的过程。作者从异域文化背景出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去了解和追寻中国的美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川菜,她数次回到中国,去了多个省市探寻好吃的东西,不管是高档饭店,还是路边摊,以及深藏于闹市中的私房菜。她甚至还机缘巧合的进入了四川的厨师学校学习,体验了中国出神入化的刀工,回国后一展手艺得到了英国朋友的一致赞赏,说真的,英国真的有好吃的吗?中国菜肯定让他们癫狂啊!
其中有很多从一个歪果仁眼中看到的中国风土人情,不同的地方,食物也有着不同的气质,非常有趣,同时也让我们在看的过程中肚子数次抗议,饿的咕咕叫。
这本书的每一章最后作者都分享了一个菜谱,比如回锅肉,鱼香茄子这样的川菜家常菜,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照着做一下,然后边吃边看书,很切合本书的主题了。
那么今天分享的三本书就到这里,第一次分享书,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欢呢?喜欢的话就给我点“在看”以及多多转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