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5):郑庄公示范,得了便宜如何卖乖
隐公会齐、郑攻许国,郑国付出大臣战死的代价,攻城得手。虚让了隐公和齐一番,顺利掌控了许国。
郑庄公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借着戒饬守臣的时机,安抚人心,说:许国有祸,我不过是工具而已,并非我要攻打许国;我和自己的弟弟都不能和谐共处,哪能长久占据许国呢?我让儿子、公孙获来辅助许叔,抚柔许国百姓,我死后,谁说许国不能再次辉煌呢?希望现在你们能像姻亲一样对待我们郑国的请求,不要让其他人来和郑国争夺这块土地,否则,我们自己自顾不暇,哪能护佑许地呢?我让自己的儿子来这里,不仅仅是因为许国,也是为了巩固郑国的边境啊。
这一番讲话,有几个意思:一是推脱侵占的“头功”,化解敌意;二是表达不会长期占据的善意,给对方复国的希望,进一步弱化抵抗心理;三是希望双方合作抵抗其他国家的侵入,这是直接把双反捆绑成一个“我们”;四是进一步表达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边境,而不是为了扩张土地,再次表达了“你们的还是你们的”这个意思。
这一段算是对许国的一个交代,稳定了民心。
第二段戒饬是给公孙获的,表达了短暂占领的意思:所有财物不要放在许地,我死之后立刻撤离;我们是周朝子孙,周朝衰落,我们也不可能与许争这块地了。这段话其实也是说给别人听的,表示我们只是短暂居此。
郑庄公从多方面表达了自己只是暂时占据许地的意思,化解当地民众的抵抗心理,也缓解其他国家对郑国占据许地的怨气,十分高明。至于是否短暂占地,郑庄公也两次表达了“我死之后,你们还是有机会的”,换种说法就是:“想要改变,等我死了再说吧”。
就这样一番表演,居然赢得了“知礼”的评价,说他“对有错的能攻伐,对伏罪的能原谅,以道德处事,量力而行,相时而动,还不牵累后人”。
不考虑郑庄公的真实动机,只从事件的表象来看,这几句话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做事应该遵循的道理,既主动出击,又有节制,还考虑的时机和长远的处置,果然是圆满的处置啊。
评语说:谓之有礼,亦止论其事,未暇诛其心也。评得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