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转身遇到中年危机

几天前,“38岁华人工程师于Facebook总部跳楼自杀”的新闻成为热搜,据媒体报道,该华人工程师曾经是高考状元,99级浙江大学学霸,本科毕业后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以每两年跳槽的速度履职过多家互联网巨头公司,2017年跳槽进入Facebook。如今却因为被公司上司打压,遭遇换组等不公平对待,加之一直没有拿到美国绿卡等原因(据报道所述)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令人唏嘘。


38岁,世界顶级企业高级工程师,家庭美满,从世俗的眼光看,这足够称得上是体面的人生赢家了。但成年人的体面,是由多少辛苦和艰难支撑着,恐怕只有亲历者自己知道吧。
38岁,因为难以抓住人生的支撑点,轰然倒塌,生命脆弱得像一棵枯草。一时间,“中年危机”又成为了众矢之的。中年危机的可怕并不在于随着年纪的渐长,它会如年兽一般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使我们更加恐慌、谨慎;它也许并不必然发生,但我们却注定会变老,人生的难处在于我们在逐渐老去的生命里如何选择对待世界与对待自己的方式。
01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提到中年危机,也许脑海中匹配出来的词汇和画面大多是啤酒肚、秃头、事业瓶颈、家庭矛盾......但中年危机也许就发生在每一个看过去都很体面的中年人里。
电影《天气预报员》(《The Weather Man》)中的David是芝加哥的一名天气预报员,年薪24万美元,住着高级单身公寓,可体面的他依旧活得一团糟。作为一名天气预报员,他不需要用什么专业在工作上,这样的工作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更让他那很早成名的作家父亲很瞧不起,更糟糕的是每当他预报的天气不理想时,就会有人在街上朝他肆意丢食物。而更让他感觉灰暗的是他正在努力修复与前妻Norling的关系,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就在这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去往纽约重新工作的试镜机会,他将它视为一次摆脱这种糟糕生活的机会。他想与妻子复合,带着家人一起搬去纽约重新生活。可摆在他面前的困难让他陷入了困境,父亲罹患淋巴癌、女儿Shelly因为肥胖被同学羞辱缺乏自信,儿子Mike被戒毒所认识的辅导员性骚扰。

David努力着改变这一切,帮助女儿找回自信,替儿子暴打辅导员,得到父亲的认可,和前妻一起上辅导课程,可无论他做了多大的努力,他与家人的关系并没得到和缓,他依然遭到观众的垃圾袭击,他更开始抗拒前往纽约。
他说:“操,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期待了。”
不惑之年的David像38岁的脸书工程师一样看到了人生的灰暗,感受着世界的冰冷。此时父亲却平淡地面对死亡,告诉他: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在给小说家父亲举办生前葬礼上,David致辞说到:一提到我的父亲,我就想起那首叫《Like A Rock》的歌。“(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的剧情片,David刚说完这句话,会场就停电了。恢复通电后,在场的宾客们已经忘了他还站在那准备致辞的事了。)
直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父亲在街上叫住了他,此时父亲的车上正放着《LikeARock》这首歌。
“你的小说我看过了。”(David也写小说,但并没有得到父亲和前妻的认可。)
”噢,我把它删了,不想再修改了。“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方式,你知道的,就像你预报天气很出色一样。”
“可是我并不能预测准,没有人可以,因为那就是风啊,可以朝着任何地方吹的风啊。”David极为沮丧和灰心地说。
父亲喊住了转头走掉的儿子,跟他说:“人生就是像狗屎一样糟糕,你必须丢弃一些东西,必须丢弃那些像粘在鞋底的狗屎一样的东西,牵挂你该牵挂的,留住你该留住的,你(相对于我)还有很多时间。”

曾经我们都想做个坚如磐石的人,按照想要的样子成长,掌控自己的人生。可后来才发现人生越走到后程越艰难,事与愿违的不如意、爱而不可得的东西太多。二十岁的时候,可以任性地选择工作,选择爱情,操着“只要开心就好”的生活准则,活得欢脱潇洒,不在乎是否有存款,也不关心房价上涨问题,没有太过重要的事情值得考虑,也没有太多的烦恼要去解决。
百度词条中”中年危机“的定义是在35岁-59岁的人生阶段中可能经历的各种危机。而在丧文化大肆流行的当下,悲观一代的90后已提前感受着人生的灰色阶段。
90后初代即将迈入30岁的人生。😱
朋友是个90后,爱旅行,前阵子换了新工作,工资涨了很多,可随之而来的压力也翻倍,加班多了。向往的自由和远方依旧会努力达到,可却也不得不承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大的工作压力。他说“这些年要用钱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成年人的危机往往来自你需要越来越多的钱以及你拥有越来越少的时间。

人到中年的Z说自己的目标是在上海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关注着跟房子有关的事情,到外地出差和同学相聚,感慨同学拥有的大三房和相对轻松的工作。他并不是一个没房的人,只是在上海过着可能就因为房东不帮忙配合办不成签证诸如此类的琐事就要面临搬家的日子。在上海买房,意味着你需要钱,而且不是一点点钱。
Z很优秀,985毕业,上进、努力,一直为了梦想在打拼。可人生半途,辛苦也是真实而具体的。体重逐年增加,身材失控,他并不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形,只是他没有更多的时间泡在健身房里管理自己的身材了,为了更高的收入他把自己埋在邮件箱里,疯狂的给客户回邮件,因为时差的关系,有时候他常常需要在半夜里给对方回邮件,时间于他,何其珍贵。
人生成本的陡然增加,带来的往往是最真实的失落和害怕。因为工作关系,Z常需要到国外出差参加展会,有次因为父亲生病入院需要手术,而他却在国外,回国后没倒时差就赶着回去看父亲。他害怕父母生病、害怕工作停滞不前、害怕客户流失,他把自己活成一台累计财富的机器,一切都以增加收入为主,不间歇地运转。曾经想劝说他可以过更松弛轻松的人生,可需要赡养的父母,家庭的压力,工作的瓶颈...每一项都真实得可怕。

02怀抱少许美好的记忆,挺过人生大部分必然的艰辛
朋友笑说中年危机的本质就是穷,甚至所有的危机都是因为穷。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话没毛病,在这个极度追求物质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获得财富。说这话的朋友也已至中年,他说他开始向往咸鱼生活,想找一份混吃等死的工作,慵懒度日。而他现在的工作时间太长,而之所以感觉时间过长的本质还是因为收入低于预期。
大部分感受着人生的丧不就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失落吗?对于这世界上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能在Facebook这样的巨头公司就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成就了,可对于跳楼的华人工程师而已,显然他经历过更多的失落。
丧文化之所以能在这个90后、00后的时代大行其道,是因为年轻的朋友们已经看到了人生悲凉的底色,看到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我们欣然接受人生的沮丧和不如意,但并不代表着我们就顺其自然漫无目的的颓丧下去。
王小波说过:“后来我才知道,生命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成了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惜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这一点。”
二十多岁,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我们也像他一样有过很多奢望,想吃、想爱、想去世界的尽头,想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一直生猛下去,做个坚如磐石的人,没有痛苦和悲伤。
人生半坡,必然艰辛。我们成为不了年少时那个想要成为的人,无法过上top5的人生,但这就是人生啊。傅首尔在某期《奇葩说》中说到,“突然有一阵觉得自己过得不如意,我们软弱得像滩泥,喝醉,喝大了,第二天醒来又觉得没什么啦,还有很多人混得不如我呢。日子过得不开心拍拍自己的肩膀说,其实自己过得还不错了,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欺骗。”
成年人的世界,转眼就能遇到危机。学会接受人生的不如意,也许我们就是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不是所有的三十岁,都能有自己的住房都能组建自己的家庭,也不是所有的四十岁就都能成为单位的中层,成为企业高管,人生并不必然总是一直往上,总有些时候我们活得不好,甚至糟糕。

朋友说:“《人间失格》那么丧你都看完了,我不喜欢跟看过《人间失格》的人聊天。”如果悲伤注定是人生的底色之一,看过色调最饱和的悲伤和失落之后,才能更平静地接受自己人生里的不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