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愿望》——我们互相成全,做一场无声的告别。

微博上搜《小小的愿望》,票房勉强过亿。没有《哪吒》的大爆,却也不至被批。这部电影上映前有不小的争议,不过娱乐圈那些明明暗暗今天暂且不谈,这部电影本身其实是温情满满。
最初认识到彭昱畅是《快把我哥带走》里,那个样貌并不出众的哥哥,电影主要着力于兄妹情,它确实给我带来了感动,却没有产生多少共鸣。大概是因为这个时代独生子女太多,节奏太快,我们没空对此有所期待。
《向往的生活》里,我又看到张子枫彭昱畅这对兄妹cp,真的被这个少年圈了粉。娱乐圈是一个新人辈出的地方,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玩着人设面具。我见过二十多的大龄“儿童”小心翼翼的计算着自己在镜头面前的一举一动,努力“呆萌天真”;我也见过最热门的“高冷”人设,圈了迷妹一波又一波。而彭彭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努力生活的自己。
他是成长的少年,会一顿饭吃很多;他有平淡的烦恼,稍不注意就要长胖。他愿意腼腆的笑着,当大人的开心果;他愿意更辛苦,只是希望别人可以少辛苦一点。就像刚刚长大的我们,总想自己拎上所有的包裹,母亲的裙子才可以继续美丽。
张柏芝送给彭彭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彭彭受宠若惊,却说不出自己的的快乐。大概是因为他不敢自我标榜为演员,他在成长,需要一点点的积累自信。那时我就相信,表演是他放在心底的事情,就像我们心底的那份透明的梦,或音乐,或写作,或是……
《小小的愿望》里彭彭演的高远是一个患了肌肉萎缩症的少年,除了头部,四肢全部都不能动了。这意味着整部片彭彭只有眼神表情来表达高远。
病情似乎在不断恶化,病房那样压抑,彭彭躺在床上,眼底暗淡无光,面色苍白如纸,气若游丝,盯着画质不清晰的篮球赛看上去情绪毫无波澜。这样风烛残年姿态的主人却有一张少年单纯的脸。就这样,轻轻浅浅的刺痛了观众的心。
医生说,高远时日无多了。高远的父母知道了,哥们知道了,大银幕前的我们知道了,只有那个重疾缠身的少年自己不知道。我们都小心翼翼的盯着少年的脸。又不敢看他的眼睛,怕他看出什么端倪。却都不约而同的希望他可以用所剩无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心愿。
和哥们在一起的高远,让我想起他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他有属于青春期男生的小心思,如果不是这场病,他可能还是一个叛逆又顽皮的男孩子!
高远第一次咧开嘴巴笑的时候,虽然疲态和虚弱还带在脸上,可我却有拨云见日的片刻轻松。我一直在等待关于高远的那个“奇迹”出现,可是直到最后高远也没有被救治成功。高远的愿望也绝非高大上,他只是遗憾没有拉过女孩子的手,想找个身材颜值都不错的女朋友!
他时日无多了,这个愿望确实挺不正经的,不过这还真是青春期的样子呢。看到这里,你也会为高远的荒唐破涕为笑吧,只是当你看着这张脸,就
为了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兄弟吃了不少苦头,也终于不用天天守在病房里,陪着他吞咽死亡前空洞的令人恐惧时间。正如高远想的:这样让你们忙碌起来,时间会流逝的更快一些。
青春期的男孩子嘛,大大咧咧又心思敏感,所有人都在问他心愿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状况,即使不敢相信死亡的逼近,仍然要直面现实的残酷。不动声色的冲淡痛苦,是他能做到最酷的事情!
做兄弟的嘛,谁又愿意输给谁?
我很喜欢赵正阳给高远穿球鞋的那一段,镜头缓慢,灯光柔和。痛点和泪点齐飞,戳得人心脏都有点痉挛。
那些你们努力为我达成的心愿也变成了你们的心愿,这是高远的秘密。
一部电影可以有很多主题,我不喜欢《小小的愿望》被说成是一部标榜兄弟情谊的喜剧片,显得粗浅。做好离别,本来就是人生的大课题,高远的这场,沉默了些,但终于没有被悲伤吞没。
大概他真正的愿望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徐浩和赵正阳坐在午后的阳光里谈起他时,还会打趣说:“那小子才不是个怏怏的病号,到最后还想着找女朋友呢,身材特好的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