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情谊,成熟一点
这两天在看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愈发感到孤独才是一个人创作的源泉。有很多伟大的作品,创作的起因也许是源于抵抗孤独。
我和村上一样,不喜欢群聚的社交活动,也不喜欢对抗性的竞技活动。跑步,游泳,抑或是壁球,都是我喜欢的运动方式。闲暇之余,摄影,练琴,剪辑,是我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社交性的游戏,诸如狼人杀,桥牌,扑克,我几乎从不参与。30岁以前还会去唱歌,后来发现唱得好的太少,多是鬼哭狼嚎和破音之流,便不再多去。就连吃饭,我也是简单就好,不爱热闹的火锅,烧烤,小龙虾。单位里的聚会,实属难以推托的必要社交。
没想到啊没想到,就这些寥寥无几的社交数量,也会“节外生枝”,给我带来不必要的情感伤害。我再次深深领悟了了一个人生哲理——不要做把感情看得过重的人,也不要在需要投入自己感情的关系上,浪费太多时间。
生活的温度,要靠理性来维持,不能过高,也不能太冰凉。极热之至,冷却得也愈快。
最近,一个曾经熟悉的朋友毫无征兆地把我从微信好友列表里删除了。她是之前健身房轻食店的老板娘,曾经一起坐在星巴克聊天(我请客),圣诞节送过我亲手制作的面包和贺卡,亲手写下过祝福。今年去法国,我精心挑选,不远万里给她寄过明信片。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利害冲突的朋友,突然让我离开了她的世界。
第一反应,我有做错什么吗?不,没有。只是时间到了,我该离开了。这个陪伴我走过一段的人,从我的人生旅途列车上,下车了。我们彼此成为两条平行线。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们曾在一起聊过的那些天。她是怎样转变的,又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我还记得她告诉我,老公只是一路同行的伙伴。她的爱情,给予了伤害她最大的初恋。这样价值观的女人做服务行业真是不太适合,转身又情绪化地把我这个曾经的客户,扔进了垃圾桶。
经历的太多事情,让我愈发冷静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任何一种长久关系,我从来不过分留恋。如果你要留下,就留下,要离开,转身请便。
牵涉情谊的关系真是让人不干不脆,中国以往的人情社会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渐行渐远。毫无感情地赚钱更加通透利落一些,感情的债,谁也不要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