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渣儿子骄傲”?家长有没做好这两件事?
作者简介:Pumpkin妈,国家心理咨询师、沙盘咨询师,只写真实、有趣、有干货的育儿文章。
前段时间,一篇微博文章非常火,标题是“学渣儿子,我为你骄傲”,讲的是两个学霸父母费心费力,为孩子请家教、自己亲自上阵辅导,一轮操作下来,儿子的成绩依然不好,于是不得不接受现实:孩子资质一般,亲自鉴定为学渣一枚,但是他孝敬父母、勤劳善良、人际关系良好,于是父母放下执念,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平凡人,未尝不是好事。

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后来又看到我一直关注的一个“大V”,也发表了类似观点的文章,大意是当我们偷偷承认,娃的天赋其实很一般时,认命也很好。这类文章的主要观点,都是说我们要保持对天赋的敬畏,因为孩子生来智商确实有差异,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聪明到令人惊讶,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很早就理解抽象概念等等,这些孩子只占2%,而我们大部分人的孩子都只可能是98%的芸芸众生,所以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
这些文章为啥有“毒”,让人觉得不舒服?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原因:
对“天赋”的概念理解得太狭隘
这类文章对“天赋”这个概念理解得很狭隘,认为只有那些成绩优异、学东西特别快的人才是有所谓的“天赋”。这个概念上的天赋与智商这个因素更为相关,但这样的理解往往会阻碍我们发现孩子真正的天赋。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天赋”,那么马云一定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大家都知道当时他高考了三次,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同时,也有很多具有这样“天赋”的人,比如说很多神童,最后还是碌碌无为,并没有多大的成就。可以说,这样的“天赋”对于成功来说,既不必要,也不充分,对幸福来说也是如此。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纠结孩子是否有“天赋”吗?这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嘛!

天赋应该有更广泛的含义,有人认为天赋就是热爱,有人认为天赋就是坚持,我觉得这都是对天赋更好的诠释。如果非要认为天赋必须是与生俱来、人无我有的,我更建议用另一个词来代替,那就是特质,也就是天生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里,经过盖洛普公司历时40年针对人性优势所做的研究,访问、研究了在各个领域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士,最后提炼出最常见的34个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成功优秀的人,不一定是因为拥有狭义含义的天赋,但绝对是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帮助他获得成功。比如拥有“成就”特质的人内心充满热情,激励自己朝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不断攀登,拥有“排难”特质的人,在遇到复杂而陌生的问题时最为激奋,具有“和谐”特质的人,总是在寻求共识中达成双赢……
这不是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吗?既然狭义的“天赋”可遇不可求,而且并不是幸福和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但特质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而且发挥好自己的特质也是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孩子具有哪些特质,而不是狭义的天赋。从开篇提到的那篇文章“我的儿子是学渣”的描述来看,她的孩子实际上可能具有“积极”、“交往”的特质,这些特质一样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获得成功。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伯乐,发现和发展孩子的优势特质是父母的责任。当我们注重发现孩子的特质,并帮助他选择适合他特质的领域,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大放光彩。而所谓的“认命”,或许是父母对“伯乐”这个角色的渎职。
表面上看开了的父母,其实隐藏着急功近利的心态
这类文章常常的套路是:这些父母肯定是带着娃试过很多兴趣课结果成效一般,给孩子提供很多家教和辅导,孩子看起来也很努力,却始终考不过别人后,才发现孩子的天赋一般,然后开始认命。
父母带着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怎样能教育好孩子?首先对于兴趣班,我也送孩子去兴趣班啊,但我想得很简单,不过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和刺激,锻炼他的各项能力。同时,也是因为不断尝试后才知道孩子的兴趣、“天赋”在哪里。
就像Pumpkin学了围棋,他就能体会到各种棋路变化、招数应对所带来的奇妙之处,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而像我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只是一堆各种排列组合的黑子白子。在奇葩说第五季中,陈铭讲过的一个例子:在看《越狱》时,自己看到的监狱只是一堆冰冷的建筑、普通的外墙,而熟通建筑学的迈克看到的则是通风管道、下水管道,墙背后的东西,建筑学家与我们因为知识背景和知识框架的不同,与我们看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如果我们抱着“希望他能够领略到不同世界的风景”这样的心态,会轻松很多。

对于学习方面,学习成绩只是结果,原因可能包含学习的方法是否适合孩子,孩子是否存在心理上的障碍等。就算学习教育的方法正确,孩子心态与状态也很好,学习也往往不能马上见成效的。要知道,学习效果通常是滞后反馈的,也就是说孩子要持续努力很长一段时间,一学期、甚至一年后,才可能慢慢见到成效。

(教育专家曹垲鑫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因素——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讲座中指出,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学习效果是滞后反馈的。)
父母怎么能这样急功近利,短期没见到成效就想到对孩子放弃、想到认命呢?(难道不是应该去发现孩子的进步和特质吗?)父母这种“认命”的心态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不仅是影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就像给孩子设了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让孩子“自我设限”,在心里默认一个自己无法跨越的“高度”,并常常用这个高度来暗示自己:我没有天赋,我不可能做到。要知道,这种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会让人退缩、自我怀疑,就像实验中的跳蚤一样,最后撤掉上方的玻璃罩后,本来它有能力跳出玻璃杯的,也不再肯尝试了。

一开始给予孩子过高期望,而当孩子表现得不够满意时就自我安慰、自我放弃,这不是明智父母的做法。
Pumpkin妈妈说:
近几篇文章,我都是在谈育儿理念,或许比较枯燥,但我认为这是养育孩子最为重要的,可谓育儿之道。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只要有正确的育儿观念,必然能帮助我们做理性的思考者、做正确的选择。马上要开学了,接下来会有一波关于上幼儿园的事儿与朋友们分享,不要错过哦!
最新干货内容,请移步(最大的社交软件):Pumpkin妈妈说
© 本文版权归 Pumpkin妈妈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