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1007)
注:本书是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其旨在在20世纪末期对资本主义作了一个概略的回顾与前瞻。本书着重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却是以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参照系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探讨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作者“大”历史观的宽阔视野,也可以体会到作者作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款款深情。
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我读的是三联书店2015年8月版。
资本主义,既可以当做快乐与新生命之原动力,也可以视为许多失望与灾害的渊薮,因而我们无法在理智上或情绪上漠然视之。
前剑桥大学讲师陶蒲分析当代有关资本主义之论文,归纳为三派。一种注重生产关系之转变。资本主义一行,生产者开始出卖劳动力,此后对制成品无法过问。这也就是马克思学派。陶蒲自称属于此派。第二派着重资本主义的精神,亦即新时代的资本家将存积资本当作一种高尚的事业,并且赋予以虔诚的宗教性。还有一派则重视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的过程。(注:第二派代表人物就是韦伯,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的精神是两回事,韦伯过于强调精神的作用,而忽视了物质生活与生产力的推进作用,很容易将人带入歧途;作者是第三派,这也是全书的基础,但是作者对于第三派进行了深度改造。)
本来资本主义就是一种出奇的体制,应特殊需要而产生。即是西欧的国家亦要通过一段艰苦的改造,才能成熟而成为今日公认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因为她志不在此。她不仅不能产生,而且一向无意于产生。到鸦片战争战败后她仍不愿放弃中国本位。此种观点要到康梁百日维新之后才有剧烈更变。所以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谓韩子至淮南王时代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其间约2000年,则全为“经学时代”。(注:用作者的另一句话来讲,“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每一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体制时的动态,亦即经过某种突破,而使情势不可逆转。只有这类经验,才能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获得更切实的解释。
(资本主义)技术性格可以归纳于下列三点:
1、资金广泛的流通,剩余之资本透过私人贷款方式,彼此往来。
2、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能监视之程度。
3、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等,因此各企业活动范围又超过本身力之能及。
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赖法治维持。所以资本主义之成立必受政治体系的约束,行之于国界之外则赖治外法权。
站在资本主义生理学立场,我们也可以说每一个国家经过一段奋斗之后必须将其上层结构改组,以便迎合新法制,通常也要翻转其低层结构,以便产生能够互相交换的局面,更要经过一段司法与立法之改革,才能使上下之间密切联系,也才能使以上三个原则顺利发展,通过财政税收币制诸种政策,使公私互为一体,也就是使整个国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注:资本主义要在一个国家内展开,必须要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支持,能够将资本主义的方针在全国推行,以至于不可逆转。)——“第一章 问题的重心”
关于威尼斯的外形和面貌,已有两位现今的作家指出:“威尼斯世间无匹。有理智的人不会在这地方建造一座城市。”
我偏不信你这一套。人生的目的,最初无非丰衣足食,既能温饱,则求繁富。然后得陇望蜀,更憧憬于权力与幻想间的各种欲念,只要我能达到目的,也不关你事。至于我的善恶,也有我自己的良心作主。(注:威尼斯就是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自由的构造”而成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单调的目的既已达成,则开始制造繁富的问题。以前不合法不敢尝试的事项现在则使之合法且毅然尝试。这种突出环境进入新领域的精神使威尼斯的历史成为一段传奇。人家能如是想,只有此城能如此做。
威尼斯的政府不是我们平常心目中的政府。它凡事都以威城商业兴趣为转移。有人曾说历史上的威尼斯是“一个没有领域的城市”和“一个商人的共和国”。“它的政府即是一个股份公司。它的统领就是它的总经理。而参议院,就是它的董事会。它的人口,就是它的股份持有人。”(注:这段话虽过于简化,却能给人直接的概念,威尼斯就是一座独特的城市。)——“第二章 威尼斯”
-
gladst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9 23: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