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在中国南北朝历史上,有一位号称“九龙母”的传奇女性,她的三个儿子做了皇帝、两个女儿做了皇后,她就是北齐神武皇帝高欢的妻子,娄昭君。而她这一生的荣宠“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慧眼识珠的娄昭君, 出生于北魏一个典型的鲜卑贵族家庭。少时居于北魏边防要塞--怀朔镇, 自幼胸有大志, 心怀主见, 无世俗偏狭观念, 史称“少明悟, 强族多聘之, 并不肯行。”自己的婚姻要自己做主,绝不将就。而当时的高欢,因祖上坐法徙居怀朔, 寄养于姐夫家, 仅是一名“役同厮养” 、常年累月荷戈宿卫,且时常无端遭受镇将打骂的小兵。某天,娄昭君偶然见到在城上执役、“ 目有精光, 长头高颧, 齿白如玉, 有人杰表”的高欢,只这一眼,娄昭君就许下今生,竟然脱口而出“此真吾夫也”!于是她勇敢的派婢女前去表达心意, 又数致私财, 让高欢来求亲, 娄家父母拗不过女儿只好答应下来。

从这时起, 高欢“始有马, 得给镇为队主”, 而此时的娄昭君,已从富贵之家的千金,成为贫困低微的镇兵荆妻。高欢“在怀朔被杖, 背无完皮, 昭君昼夜供给看疮。”二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在此后高欢的戎马生涯中,昭君一直随夫君颠沛流离,生死与共。高欢逃离葛荣部时, 昭君同走并州,不惜千金之躯燃马粪,自作靴,艰辛异常;逃离杜洛周部时, 后有追兵,而儿女年幼,逃亡路上昭君把孩子抱在牛背上。但儿子屡屡跌落牛背, 高欢急着逃走恨不得弯弓射死孩子(此举类似刘邦逃跑时把汉惠帝和鲁元公主推下车)。其仓惶狼狈之态可见一斑, 亦可见娄昭君临危不惧之精神。
作为征战四方的统帅之妻, 昭君尽量为高欢解除后顾之忧, 以免高欢分心而耽误军国大事。一次, 高欢西讨出师, 正值昭君夜里孪生一男一女, 左右侍从看这情况危急想要追上高欢报信请他回来。昭君不许,说“王出统大兵, 何得以我故轻离军幕。死生命也,来复何为。”高欢闻之, 慨叹良久。如此深明大义的女人能有几个呢?

可是后来,为了政权的巩固,高欢不得不联姻柔然为世子请婚。但柔然首领阿那环骄横气盛, 提出必须是高欢自己娶他的女儿,而且必须为正妻。这就意味着娄昭君必须让出正妻的位置。在这桩关涉大业存亡的政治婚姻面前,高欢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昭君是拔己于寒微且长年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 也是恩人啊!如果当初没有昭君, 哪来自己的今天?恐怕还是一个挨打受气的小兵,战死沙场都没人收尸吧。现在要将昭君降为妾室, 确实难以启齿。何况当时社会风气胡俗盛行, 嫡庶之分天壤之别,正室的社会地位较高,撑持家门。如果降昭君为妾, 既使昭君本人无异议, 社会舆论将何以堪之,日子岂能好过?但如果不答应柔然的条件, 政治联盟不能实现, 东魏将面临柔然和西魏的联合进攻。就实力而言, 仅是柔然的力量,东魏就无力抗衡。因此, 高欢陷入犹豫矛盾之中。
而此时, 深明大义的娄昭君闻讯赶来,竟主动劝说丈夫以国事为重,“国家大事, 愿不疑也”。及柔然公主至, 昭君尊她为正室,向这个鸠占鹊巢的女人盈盈下拜。高欢愧而拜谢。由于阿那环态度骄横, 柔然公主来东魏后, 使娄昭君的处境十分尴尬, 甚至与高欢见面都十分困难, 然而昭君却从容处之, 毫无怨言。这份胸怀不是哪个女人都有的!正是由于娄昭君的深明大义, 联姻得以顺利进行并保持下来, 此后十余年, 东魏与柔然无大战事, 为高欢全力对付西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柔然公主与高欢成婚后无子女,不久高欢去世,公主从胡俗改嫁娄昭君的儿子,一生不肯华语,郁郁而终。此时娄昭君子女已经成年,且在北齐政权中地位稳固,娄昭君才得以重新回到政治舞台。

昭君自幼即“明悟”, 慧眼识高欢即是她高瞻远瞩的第一个“杰作” 。不仅如此, 在长年的艰难创业过程中, 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风云里, 其善于审时度势、识别人物、勇于决断的能力亦日渐提高, 显示了很高的政治才能。她最早看透了侯景,没有祸及高欢;她高明严断, 雅遵俭约, 侍从不过十人。性宽厚, 不妒忌, 高欢的姬妾,加以恩待;就连小妾生的孩子, 她也疼爱不异已出。在中国历史上, 外戚擅权乱政、亲族贵荣之事屡见不鲜。昭君作为数朝母后, 贵盛至极, 但她从不为亲族求官要爵,也避免了身后家族遭殃的悲剧。
白富美主动嫁草根,初见便已许平生,这个宝还真押对了!
-
兰台蔷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8 14:03:22